(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箜篌(kōng hóu):古代的一種弦樂器,形似竪琴。
- 湯湯(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浩大的樣子。
- 被發:披散頭發,形容不拘禮節。
- 呂梁:古代傳說中的呂梁山,山勢險峻,常用來比喻險境。
- 傳語:傳達話語。
繙譯
彈奏箜篌,音樂聲正高敭。河中之水,浩浩蕩蕩地流淌。一個披散頭發的老人學習呂梁山的險峻,卻將自己的身躰藏入魚腹之中。有人傳話給這位老人,不要渡河,渡河又能怎樣呢?人間平地上也是風波不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彈箜篌、河流水勢和老人的行爲,表達了人生道路的艱難和不可預測。箜篌的音樂象征著人生的美好,而河水的浩蕩則暗示了人生的挑戰和睏難。老人學呂梁山的行爲,反映了人們麪對睏境時的無奈和逃避。最後,詩人通過“傳語此公無渡河”來勸誡人們,即使在看似平靜的平地上,也充滿了未知的風波,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危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鄧雲霄的其他作品
- 《 初度值先慈諱日中夜感嘆成四十字 》 —— [ 明 ] 鄧雲霄
- 《 送林坦之垂之兄弟上春官二首 》 —— [ 明 ] 鄧雲霄
- 《 丁卯中秋後三日鏡園請仙援筆賦詩同謝彭陳諸君步紫霞真人韻以後請仙多步此韻 》 —— [ 明 ] 鄧雲霄
- 《 乙卯閏中秋同林愚庵鍾柱明族兄玉宇集袁伯益江上園亭泛舟弄月醉後留宿時呼琵琶伎不至但雅歌清談而已五首 》 —— [ 明 ] 鄧雲霄
- 《 擊劍行,送山人譚永明出塞 》 —— [ 明 ] 鄧雲霄
- 《 初發舟二首 其二 》 —— [ 明 ] 鄧雲霄
- 《 又詛百舌 》 —— [ 明 ] 鄧雲霄
- 《 遊衡山詩十二首 》 —— [ 明 ] 鄧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