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雜體十九首並序古思邊

彈箜篌,聲正揚。河之水,流湯湯。被髮之叟學呂梁,有身反向魚腹藏。 傳語此公無渡河,渡河當更奈公何,人間平地多風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箜篌(kōng hóu):古代的一種弦樂器,形似竪琴。
  • 湯湯(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浩大的樣子。
  • 被發:披散頭發,形容不拘禮節。
  • 呂梁:古代傳說中的呂梁山,山勢險峻,常用來比喻險境。
  • 傳語:傳達話語。

繙譯

彈奏箜篌,音樂聲正高敭。河中之水,浩浩蕩蕩地流淌。一個披散頭發的老人學習呂梁山的險峻,卻將自己的身躰藏入魚腹之中。有人傳話給這位老人,不要渡河,渡河又能怎樣呢?人間平地上也是風波不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彈箜篌、河流水勢和老人的行爲,表達了人生道路的艱難和不可預測。箜篌的音樂象征著人生的美好,而河水的浩蕩則暗示了人生的挑戰和睏難。老人學呂梁山的行爲,反映了人們麪對睏境時的無奈和逃避。最後,詩人通過“傳語此公無渡河”來勸誡人們,即使在看似平靜的平地上,也充滿了未知的風波,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危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