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

· 鄺露
妒人仳離,交亂我青天。妒人仳離,交亂我青天。鵜鴂高張,百芳飄零。 螮蝀指空,疑浪翻溟。璧鏡齧景,含沙射潛。龍爭汨羅,蟲流新城。 六月不霜,高臺不霆,交亂我青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仳(pǐ)離:夫妻分離,特指妻子被遺棄。
  • 鵜鴂(tí jué):鳥名,一說爲杜鵑,常在暮春時節鳴叫。
  • 螮蝀(dì dōng):虹的別名。
  • 溟(míng):海。
  • 璧鏡:大圓鏡。
  • 齧(niè):啃、咬,這裡指侵蝕。
  • 龍爭汨羅:指屈原投汨羅江自盡。
  • 蟲流新城:“蟲流”指春鞦時晉大臣郤錡(郤尅之子)、郤犨(郤尅堂弟)、郤至(郤錡之弟),因驕奢被殺,陳屍示衆,故言“蟲流”。“新城”是地名,指三郤被殺的地方。

繙譯

嫉妒之人造成夫妻離散,攪亂了我的美好世界。嫉妒之人造成夫妻離散,攪亂了我的美好世界。杜鵑高聲鳴叫,百花紛紛凋零。 彩虹高掛天空,讓人懷疑是海浪繙轉了大海。大圓鏡侵蝕著光影,含沙之物暗中襲擊潛藏者。屈原在汨羅江悲憤自盡,三郤在新城被誅殺暴屍。 六月不降霜雪,高高的樓台也不響驚雷,可這嫉妒之人攪亂了我的美好青天。

賞析

這首《鞦衚行》通過描繪一系列的景象和事件,表達了對嫉妒之人所帶來的破壞和混亂的不滿與譴責。詩中用“鵜鴂高張,百芳飄零”表現出美好事物的消逝,用“螮蝀指空,疑浪繙溟”“璧鏡齧景,含沙射潛”等營造出一種詭異、不安的氛圍,暗示了嫉妒所引發的種種惡果。“龍爭汨羅,蟲流新城”則以屈原投江和三郤被殺的典故,進一步強調了混亂和悲劇。最後,詩人以“六月不霜,高台不霆,交亂我青天”作結,再次強調了嫉妒之人對美好世界的破壞,表達了心中的憤懣之情。整首詩意境深沉,寓意豐富,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深刻地反映了社會中的醜惡現象和作者的情感態度。

鄺露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諸生。歷遊廣西、江蘇、浙江間,在桂遍歷諸土司轄地,悉知其山川風土。唐王立於福州,官中書舍人。永曆中,以薦入翰林。清兵破廣州,抱古琴絕食死。工詩善書,有《赤雅》、《嶠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