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閣爲陳公載賦

飛雲帶積阻,磴道多莓苔。 旃檀駕高閣,芳剎凌空開。 連峯入戶牖,金銀混蓬萊。 焱梯杳難即,天伎從風回。 閣中餐霞子,早隱蓮花臺。 神遊挾希有,升降隨九垓。 蠛蠓俯濁世,滄溟視浮杯。 金沙發五內,足底興風雷。 笑入桃花源,浮光軼塵埃。 鑱文記石壁,千載方歸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積阻:重重阻礙。「積」(jī)。
  • 磴道:登山的石徑。「磴」(dèng)。
  • 莓苔:青苔。
  • 旃檀:古書上指檀香。「旃」(zhān)。
  • 芳剎:佛寺。「剎」(chà)。
  • 焱梯:高聳入雲的梯子。「焱」(yàn)。
  • :遙遠。
  • 天伎:這裏指飛鳥等。「伎」(jì)。
  • 餐霞子:指修仙的人。
  • 九垓:中央至八極之地,泛指天地之間。「垓」(gāi)。
  • 蠛蠓:一種小飛蟲,比喻渺小的事物。「蠛」(miè),「蠓」(měng)。
  • 滄溟:大海。「溟」(míng)。
  • 五內:五臟。
  • 浮光:表面的光,這裏可理解爲世俗的繁華。
  • 鑱文:雕刻的文字。「鑱」(chán)。

翻譯

飛雲帶着重重阻礙,登山的石徑上長滿了青苔。 檀香木建造的高閣,美好的佛寺在空中敞開。 連綿的山峯映入門窗,金銀閃耀彷彿與蓬萊仙境混爲一體。 高聳的梯子難以攀登,飛鳥在風中迴旋。 閣中有修仙之人,早早隱居在蓮花臺上。 他的精神遨遊帶着奇異,在天地之間升降。 他俯視着渺小的塵世,把大海看作漂浮的酒杯。 佛光發自內心,腳底興起風雷之勢。 他笑着進入桃花源,超脫世俗的繁華,遠離塵埃。 在石壁上雕刻文字記錄,千年之後才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高遠神祕的境界。詩中通過描寫飛雲、積阻、磴道、莓苔等自然景象,以及旃檀駕高閣、芳剎凌空開等建築景觀,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連峯入戶牖,金銀混蓬萊的描述,展現出景色的壯麗與神奇。詩中的人物餐霞子,具有超脫塵世的精神追求,他的神遊挾希有,升降隨九垓,表現出他的高遠境界和自由精神。蠛蠓俯濁世,滄溟視浮杯則體現了他對塵世的超脫和對廣闊世界的獨特視角。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想象力,表達了對修仙者超脫境界的嚮往和對塵世的超脫態度。最後的笑入桃花源,浮光軼塵埃以及鑱文記石壁,千載方歸來,更是增添了一種神祕和悠遠的感覺。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