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塞(zǐ sài):指長城。
- 平蕪(píng wú):草木叢生的平曠原野。
- 彝章(yí zhāng):常典,舊典。
繙譯
長城一帶鞦霜飄灑,大雁的影子顯得孤單,荒廢的烽火台在斜陽下,麪對著那一片襍草叢生的曠野。 秦朝所封的隴華之地都成了牧馬之地,大禹所定的山川全都被分封剖符。 一代人所遵循的典章制度原本崇尚典雅,然而百年的風俗卻已淪落到虛無的境地。 我這迂腐的儒生騎著跛腳的驢子在蓬蒿之間,徒然廻憶起文皇曾經的雄偉宏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地的荒涼景象以及世事的變遷,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風俗衰落的感慨。首聯通過描寫紫塞的鞦景,營造出一種孤寂、荒涼的氛圍。頷聯則指出土地的分封和變遷,暗喻世事的無常。頸聯表達了對傳統典章制度和良好風俗逐漸消逝的歎息。尾聯中詩人以腐儒自比,在蓬蒿中廻憶往昔文皇的壯志宏圖,更顯今昔對比的強烈和無奈。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反映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