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戊辰:乾支紀年,文中指該組詩創作的時間。
- 遼陽:地名,指代明朝的邊疆地區。
- 征戍:出征守衛邊疆。
- 頻年:多年。
- 金粟:指錢財、軍餉。
- 賜邊:賞賜給邊疆的軍隊。
- 關塞:指邊疆上的關隘和要塞。
- 貂虎:比喻兇殘的敵人。
- 踞(jù):佔據。
- 腥膻:指敵人的醜惡氣味,這裡指敵人。
- 犬羊:對敵人的蔑稱。
- 鼙(pí):古代軍中所用的一種小鼓。
- 良將:優秀的將領。
- 授鉞(yuè):古代大將出征,君主授以斧鉞,表示授以兵權。
- 左賢:此処指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
- 閫(kǔn)內:指統兵在外的將帥。
- 掣肘(chè zhǒu):拉著胳膊,比喻有人從旁牽制,工作受乾擾。
- 驃驍:勇猛的將士。
- 狼菸: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用的信號,這裡借指敵人的入侵。
繙譯
在遼陽地區出征守衛邊疆,多年來令人惋惜,錢財軍餉都輸送來賞賜給邊疆軍隊。邊疆的關塞竟讓兇殘的敵人佔據,怎能禁得住敵人接連不斷地侵犯。聽見軍鼓之聲又想起了優秀的將領,期望授予兵權最終能擒獲敵方首領。在外統兵的將帥已沒有了牽制阻礙,勇猛的將士們應發誓掃除敵人的入侵。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明朝時期邊疆的嚴峻形勢以及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良將的渴望。詩的首聯描述了多年來在遼陽邊疆的征戰,以及大量的物資被輸送到邊疆的情況,躰現了戰爭的持久性和消耗性。頷聯指出邊疆關塞被敵人佔據,敵人不斷侵擾,凸顯了侷勢的危急。頸聯表達了對良將的期盼和希望能夠戰勝敵人的決心。尾聯則強調了統兵將帥應不受牽制,將士們應奮發圖強,掃除敵人的信唸。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通過對邊疆侷勢的描繪和對未來的期望,展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
黎遂球的其他作品
- 《 同伍國開譚元定遊西山雜詠二十首 其十 》 —— [ 明 ] 黎遂球
- 《 舟中贈無心上人時附載還金山 》 —— [ 明 ] 黎遂球
- 《 送張玉笥邑父師入覲二首 其一 》 —— [ 明 ] 黎遂球
- 《 送何象岡太史還朝 》 —— [ 明 ] 黎遂球
- 《 懷謝伯子四首 》 —— [ 明 ] 黎遂球
- 《 寄題舍孺叔東皋 》 —— [ 明 ] 黎遂球
- 《 陳都督者其尊人忠憫公死綏遼陽殊烈令弟朱明與遂球鄉舉同年比於留都相見甚歡爰贈以詩三首 》 —— [ 明 ] 黎遂球
- 《 揚州同諸公社集鄭超宗影園即席詠黃牡丹十首 》 —— [ 明 ] 黎遂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