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留滯(liú zhì):停留不動。 周南:代指洛陽。 川程:水路旅程。 棹(zhào):船槳,這裏代指船。 津亭:古代建於渡口旁的亭子。
翻譯
我在洛陽停留了很長時間,現在依靠着船槳沿着水路前行經過這裏。 長江的水流經楚地後快要流盡,進入吳地後山嶺上的樹木變得多了起來。 我的興致因爲悲秋之情而產生,這種惜別之情又能如何呢? 明天在渡口旁的亭子裏就要踏上各自的路程,只能隔着煙霧迷濛的江水相互遙望了。
賞析
這首詩以詩人的行程爲線索,描繪了沿途的景色,同時表達了詩人悲秋的情緒和惜別的情感。詩的首聯交代了詩人長久留滯洛陽後,乘船經過儀真的背景。頷聯描寫了江流和嶺樹,展現了地域的變化,增添了一種流動的美感。頸聯將興與悲秋、情與惜別相聯繫,深化了情感的表達。尾聯則通過對明日分別場景的想象,「相望隔煙波」營造出一種悠遠、迷濛的氛圍,進一步烘托了惜別之情。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語言簡潔而富有韻味。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和子乾遊浮丘 》 —— [ 明 ] 黎民表
- 《 列岫亭以窗中列遠岫爲韻 》 —— [ 明 ] 黎民表
- 《 送洪兵備之榆林 》 —— [ 明 ] 黎民表
- 《 和端州太守王君宗魯七星巖二十景詩石室龍牀 》 —— [ 明 ] 黎民表
- 《 得仲弟西越書雲有掛冠之興予亦請告期暮春可聚故園賦此訂約 》 —— [ 明 ] 黎民表
- 《 婚禮述 》 —— [ 明 ] 黎民表
- 《 五仙觀鐘樓次劉安元韻 》 —— [ 明 ] 黎民表
- 《 同丁計部諸子集王鴻臚山齋懷五嶽之勝得高字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