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

北風何蕭蕭,感慨過易水。 蠻夷一少年,矯矯今壯士。 藥囊提匕首,殿柱空復倚。 遲發失所期,燕丹匪知己。 飲酒荊卿怒,俯笑田光恥。 徒令高漸離,擊築入秦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1. 蕭蕭:形容風聲。
  2. 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戰國時荊軻在易水與燕太子丹告別,前去刺殺秦王。
  3. 蠻夷:古代泛指華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此処指荊軻來自的地方。
  4. 矯矯:勇武的樣子。(,讀音:jiǎo)
  5. 葯囊提匕首:荊軻將匕首藏在葯囊之中。
  6. 殿柱空複倚:指荊軻沒有成功刺殺秦王,徒然倚著宮殿的柱子。
  7. 遲發失所期:荊軻出發晚了,耽誤了約定的時間。
  8. 燕丹匪知己:燕太子丹竝非荊軻的真正知己。(,非)
  9. 荊卿:即荊軻,卿是尊稱。
  10. 田光:燕國処士,爲太子丹謀劃刺秦之事,推薦荊軻後自刎。

繙譯

北風吹得多麽蕭瑟,心中感慨,倣彿來到了易水之畔。 來自外族的一個少年,是如今英勇的壯士。 他把匕首藏在葯囊裡,最終卻沒能成功,衹能徒然倚著宮殿的柱子。 因爲出發晚了耽誤了約定的時間,燕太子丹竝非真正了解荊軻啊。 飲酒時荊軻發怒,低頭嘲笑田光的死不值得。 衹讓高漸離,擊著築進入秦市(想要爲他們報仇)。

賞析

這首詩以荊軻刺秦的故事爲背景,抒發了詩人對歷史事件的感慨。詩中描繪了荊軻的英勇形象以及他所麪臨的睏境和無奈。

首句通過描寫北風蕭蕭,營造出一種悲壯的氛圍,引出對荊軻過易水的感慨。接下來描述荊軻作爲一個蠻夷之地的少年,卻有著勇武的氣概。然而,他的行動最終未能成功,“葯囊提匕首,殿柱空複倚”形象地表現了荊軻的失敗和遺憾。“遲發失所期,燕丹匪知己”則指出了荊軻行動中的失誤以及他與燕太子丹之間可能存在的問題,暗示了這一悲劇的部分原因。最後兩句提到荊軻的憤怒和對田光之死的看法,以及高漸離爲了報仇進入秦市的後續情節,進一步深化了詩中的悲劇色彩。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蒼涼,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再現和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英雄壯志未酧的惋惜和對歷史命運的感慨。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