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烏利仙人舊跡

夢想仙人海上游,欲尋蹤跡莽林丘。 霓裳碧落飛何處,玉趾青山此暫留。 勾漏丹砂猶未就,蓬萊雙舄浪相求。 峯前明月參差夜,應載鸞笙過十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尋烏:地名。
  • 仙人:神話傳說中長生不老、有種種神通的人。
  • 蹤跡(zōng jì):指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 莽林丘:草木叢生的山林和小土山。
  • 霓裳(ní cháng):神仙的衣裳。相傳神仙以云爲裳。
  • 碧落:天空。
  • 玉趾:對仙人腳步的敬稱。
  • 勾漏:山名,在今廣西北流市東北。傳說道家葛洪曾在此煉丹。
  • 丹砂(dān shā):一種礦物,是鍊汞的主要原料,也可入藥。古人認爲丹砂可以煉製長生不老藥。
  • 蓬萊: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山。
  • 雙舄(xì):古代一種有雙底的鞋。此處借指仙人的足跡。
  • 鸞笙(luán shēng):笙的美稱。
  • 十洲:道教稱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處名山勝境。

翻譯

在夢中想象着仙人在海上遨遊,想要尋找他們的蹤跡,於是在草木叢生的山林中探尋。那神仙的衣裳在天空中飛舞,不知飛到了何處,仙人的腳步曾在這青山處短暫停留。 葛洪在勾漏山煉丹尚未成功,而我卻像在蓬萊仙山徒然地尋求仙人的雙舄。山峯前的明月在這參差不齊的夜晚,應該載着那美妙的鸞笙之聲飄過十洲仙境。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奇幻的想象和對仙人的嚮往。詩人在詩中描繪了自己對仙人的追尋,從夢中的海上遨遊到現實中的莽林丘探尋,表現出一種執着的追求精神。詩中運用了霓裳、碧落、玉趾、勾漏丹砂、蓬萊雙舄、鸞笙、十洲等富有神話色彩的意象,營造出一種神祕、空靈的意境,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對長生不老和仙境的渴望,以及對現實中未能實現這種願望的遺憾。整體來說,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