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無月同助甫作

悵望清光已不禁,沉沉宮闕轉生陰。 雁鴻暗度千山色,戎馬秋懸萬國心。 鄉思驟飛紅樹外,佳期空隔碧雲深。 謝公不少南樓興,悽斷高城此夜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悵望:惆悵地遠望。
  • (jīn):忍耐,受得住。
  • 沉沉:形容宮闕深邃的樣子。
  • 宮闕(què):古時帝王所居住的宮殿。
  • 轉生陰:轉而變得陰暗。
  • 雁鴻:大雁和鴻雁,這裏借指書信、消息。
  • 戎馬:指軍事戰爭。
  • 佳期:美好的時光,這裏指與親人團聚的日子。
  • 碧雲:青雲,碧空中的雲。
  • 謝公:指謝朓,這裏借指自己有登高遠望的興致。
  • 南樓興:指登高吟詠的雅興。
  • (zhēn):搗衣石。

翻譯

我惆悵地遠望那清朗的月光,心中已難以忍受,深邃的宮闕轉而變得陰暗起來。大雁和鴻雁在千山萬水間暗暗飛過,戰爭在秋天讓各國人民憂心忡忡。我的思鄉之情猛然飛向那紅樹之外,與親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卻被那深厚的碧雲隔開。我像謝朓一樣有着登高的興致,卻在這高城之中,被這夜晚的搗衣聲所觸動,心中感到無限淒涼。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十六夜無月的情景,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的首聯通過「悵望」「不禁」等詞,表現出詩人對月光的渴望和對宮闕陰翳的無奈。頷聯中「雁鴻暗度」和「戎馬秋懸」,既寫出了消息的傳遞,又暗示了戰爭帶來的不安,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擔憂。頸聯中「鄉思驟飛」和「佳期空隔」,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親人團聚的期盼。尾聯以謝朓自比,雖有登高之興,卻被夜晚的搗衣聲所打斷,更增添了淒涼之感。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將個人的情感與國家的命運相結合,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