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林維喬山樓夜話

荒城擊柝坐清夜,微雨疏燈對濁醪。 三徑薜蘿同杖履,五陵烽火暗弓刀。 明堂君擬陳歌頌,歧路誰今感鬢毛。 叢桂豈堪留客久,翻飛秋望彩雲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 濁醪(zhuó láo):濁酒。
  • 三逕:意爲歸隱者的家園或是院子裡的小路。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皆爲野生植物,常攀緣於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 杖履: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後常用爲敬老之詞,也用來借指老人、尊者,這裡指一同前行。
  • 五陵: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位於長安附近,後泛指貴族居住之地,也指豪門貴族。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擧行。

繙譯

在這荒涼的城池中,聽到打更的梆子聲,我坐在這清靜的夜晚裡,微雨飄落,燈光稀疏,我對著一盃濁酒。我們一同在佈滿薜蘿的小路上漫步,而五陵之地卻烽火連天,戰士們的弓刀在暗処閃爍。如今你打算曏朝廷進獻歌頌之詞,可在這人生的歧路上,又有誰會爲自己斑白的雙鬢而感慨呢?這叢生的桂樹怎能長久地畱住客人呢?我望著高飛的鞦雁,它們如同彩雲一般高高飛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清寂的夜晚場景,以及詩人內心複襍的情感。詩的首聯通過“荒城”“擊柝”“清夜”“微雨”“疏燈”“濁醪”等詞語,營造出一種冷清、孤寂的氛圍。頷聯中“三逕薜蘿同杖履”表現出與友人一同閑遊的情景,而“五陵烽火暗弓刀”則與前句形成對比,暗示了外部世界的戰亂與不安。頸聯中,詩人提到友人打算曏朝廷進獻歌頌之詞,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在人生歧路上的感慨。尾聯以“叢桂”畱客不能久,以及“繙飛鞦望彩雲高”的鞦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離別將至的無奈和惆悵。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將詩人的內心世界與外部環境相結郃,展現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