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次甫移寓姚元白館過訊

手把青藜誦遠遊,薜蘿爲帶鹿爲裘。 別來天姥山中雪,歸去安期海上舟。 關外千言猶可授,桑間三宿爲誰留。 金陵市隱元相逐,好向長安作醉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藜(qīng lí):指藜杖。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皆爲香草。後借指隱者的服裝。
  • (qiú):毛皮的衣服。
  • 天姥(tiān mǔ):山名。
  • 安期:安期生,傳說中的神仙。
  • 關外:指函谷關或山海關以東地區。
  • 桑間:泛指私奔幽會之處。

翻譯

我手拿着藜杖誦讀着遠行的詩篇,以薜蘿作爲衣帶,以鹿皮作爲衣服。分別之後,天姥山的雪依然飄灑,回去的時候就像安期生那樣乘着海上的仙舟。在關外時那千言的教誨仍可傳授,在桑間幽會的三宿究竟是爲誰而留?在金陵這個都市中隱居,本就該相互追隨,也好在長安盡情地做個沉醉的侯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郭次甫的形象和他的經歷,表現了一種追求自由、超脫的情感。詩中用「手把青藜誦遠遊,薜蘿爲帶鹿爲裘」塑造了郭次甫灑脫的隱者形象。「別來天姥山中雪,歸去安期海上舟」通過天姥山的雪和安期生的海上舟,增添了一種神祕、浪漫的氛圍。「關外千言猶可授,桑間三宿爲誰留」則在敘事中蘊含了一些疑問和思考。最後「金陵市隱元相逐,好向長安作醉侯」表達了對在都市中隱居、追求自由生活的嚮往。整首詩意境優美,用詞巧妙,富有想象力。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