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經鴻溝

溝中流水已成塵,溝畔荒涼起暮雲。 大抵關河須一統,可能天地更平分。 煙橫綠野山空在,樹倚高原日漸曛。 方憑徵鞍思往事,數聲風笛馬前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抵:大概,大都。
  • 關河:泛指山河。
  • 一統:統一。
  • 可能:豈可能夠。
  • 平分:平均分配,這裏指天下被分割。
  • ****曛(xūn):落日的餘光。
  • 徵鞍:指旅途中的馬。

翻譯

鴻溝裏的流水早已化作灰塵,鴻溝岸邊一片荒涼,傍晚時分暮雲涌起。大概這天下的山河應該歸於統一,怎麼可能任由天地長久地被分割。煙霧瀰漫在碧綠的原野上,山川依然在那裏,樹木倚靠在高原上,夕陽的餘暉逐漸黯淡。我正騎在馬上,憑倚着馬鞍,沉思着過往的往事,忽然在馬前聽到了幾聲風中傳來的悠揚笛聲 。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行經鴻溝所見的荒涼之景,引發詩人對歷史與現實、國家統一等問題的思考。首聯「溝中流水已成塵,溝畔荒涼起暮雲」,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出鴻溝的荒蕪,營造出哀婉淒涼的氛圍。頷聯「大抵關河須一統,可能天地更平分」直接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統一的期盼,認爲山河應該一統,不應長久分裂。頸聯「煙橫綠野山空在,樹倚高原日漸曛」進一步渲染了蕭瑟的景象,以景襯情,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惆悵。尾聯「方憑徵鞍思往事,數聲風笛馬前聞」,從沉思中被風笛打斷,使畫面更具層次感與畫面感,給人留下遐想的空間,增添了全詩的韻味。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對歷史遺蹟的感懷,又有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呂蒙正

呂蒙正,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狀元。呂蒙正中狀元后,授將作監丞,通判升州。後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呂蒙正寬厚正直,對上遇禮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度。卒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諡文穆,贈中書令。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