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闕里:孔子居住的地方,在今山東曲阜城內闕里街。
- 沂(yí):沂河,源出山東沂源縣。
- 泗:泗河,發源于山東新泰市。
- 岱:泰山的別稱。
- 蒙:蒙山,地處山東臨沂市西北。
- 翠華: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爲飾的旗幟或車蓋。
- 冠裳: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 鄒魯:鄒,春秋時邾國;魯,周朝國名。鄒魯後指文化昌盛之地,禮義之邦。
- 碣(jié):圓頂的石碑。
翻譯
南面的沂河與西面的泗河環繞着晴日的雲霞,北面的泰山與東面的蒙山擁戴着天子的儀仗。萬里之外的官員們穿着禮服前來聚會,千年以來這是聖人孔子的家鄉。高大的樹林遮蔽了天空連鳥窩都沒有,古老的石碑埋在雲下只露出半朵花。仰望那宮牆只有自己躬身駝背的樣子,哪裏敢從滄海之畔來詢問津渡和彼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闕里這個與孔子密切相關之地的壯麗景象和濃厚的文化氛圍。詩的開頭通過對周邊山水的描寫,烘托出地方的宏大格局。接着提到遠方官員的到來以及此地作爲孔子家鄉的重要地位,體現出對儒家文化的尊崇。「高林蔽日無巢鳥,古碣埋雲半吐花」畫面感很強,展現了一種古老而神祕的氛圍。最後兩句則表達出詩人瞻仰此地時的自謙與敬畏。全詩意境恢弘,語言質樸典雅,生動地展現了闕里獨特的魅力和孔子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