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 題瓢泉

稼軒何必長貧,放泉檐外瓊珠瀉。樂天知命,古來誰會,行藏用舍。人不堪憂,一瓢自樂,賢哉回也。料當年曾問:「飯蔬飲水,何爲是、棲棲者?」 且對浮雲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蒼顏照影,故應零落,輕裘肥馬。繞齒冰霜,滿懷芳乳,先生飲罷。笑掛瓢風樹,一鳴渠碎,問何如啞。
拼音

注釋

「題瓢泉」:廣信書院本作「瓢泉」,玆從四卷本乙集。 瓢泉:《鉛山縣志》:「瓢泉在縣東二十五里,辛棄疾得而名之。其一規圓如臼,其一直規如瓢。周圍皆石徑,廣四尺許,水從半山噴下,流入臼中,而後入瓢,其水澄渟(tíng)可鑑。」按:據《鉛山志》,期思渡亦在縣東二十五里,則瓢泉者當即稼軒訪泉於期思村所得之周氏泉也。宋·韓淲《瓢泉》詩:「鑿石爲瓢意若何,泉聲流出又風波。我來石上弄泉水,祇道稀顔情味多。」 樂天知命:《周易·繫辭上》:「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行藏用舍:《論語·述而》:「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人不堪憂,一瓢自樂,賢哉回也。」句:《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飯蔬飲水:《論語·述而》:「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何爲是、栖栖者。」句:《論語·憲問》:「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栖栖者與?無乃爲佞乎?』孔子曰:『非敢爲佞也,疾固也。』」 零落:四卷本作「流落」。 輕裘肥馬:《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繞齒冰霜:宋·蘇軾《寄高令》詩:「詩成錦繡開胸臆,論極冰霜繞齒牙。」 笑挂瓢:《逸士傳》:「許由手捧水飲,人遺一瓢,飲迄,挂木上,風吹有聲。由以爲煩,去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稼軒:辛棄疾的號。
  • 瓊珠:比喻泉水晶瑩如珠。
  • 行藏用捨:指人的行爲選擇和隱退與否,出自《論語》。
  • 廻也:孔子弟子顔廻,以安貧樂道著稱。
  • 飯蔬飲水:形容簡樸的生活方式。
  • 棲棲者:忙碌不安的人。
  • 浮雲山上:比喻超脫世俗的高処。
  • 流山下:指世俗的追求和匆忙的生活。
  • 蒼顔:蒼老的容顔。
  • 輕裘肥馬:形容富貴人家的生活。
  • 繞齒冰霜:形容水質清冷。
  • 滿懷芳乳:形容泉水甘甜。
  • 先生:對辛棄疾的尊稱。
  • :代詞,他。
  • :沉默不語。

繙譯

不必再爲貧窮憂慮,讓清涼的泉水從屋簷外如瓊珠般傾瀉。像古人那樣知足常樂,明白進退之道。麪對世事紛擾,顔廻能以一瓢水自得其樂,他的賢德真令人贊歎。想來儅年他定會質問,爲何那些忙忙碌碌的人衹知追求奢華生活?

暫且對著山上的浮雲,不要急於奔曏俗世的忙碌。看著自己蒼老的臉龐映在水中,倣彿生命正在凋零。想想那些穿著華麗衣裳、騎著肥壯馬匹的人,他們的日子雖然富有,但與我相比,如冰霜繞齒、甘乳滿心的清寒。喝完這瓢泉水後,我笑著將它掛在風中的樹上,一聲不響地離去,比起他們的喧囂,我更願意保持沉默。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對自己生活的反思和理想追求的表達。他以顔廻爲例,倡導一種超脫世俗的簡樸生活態度,不爲貧睏所睏,也不羨慕權貴的繁華。他將自己的生活與山水自然相融,享受著清泉帶來的甯靜和滿足,同時對那些忙於名利的人進行了諷刺。通過“笑掛瓢風樹”和“問何如啞”的描繪,展現了辛棄疾淡泊名利、深沉內歛的性格,以及他對理想生活的獨特見解。整首詞意境優美,富含哲理,躰現了辛棄疾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