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萬里籋浮雲

萬里籋浮雲,一噴空凡馬。嘆息曹瞞《老驥》詩,伏櫪如公者。 山鳥哢窺檐,野鼠飢翻瓦。老我癡頑合住山,此地菟裘也。
拼音

注釋

卜算子:詞牌名。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觀光的綽號。駱觀光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北宋時盛行此曲。明末淸初·萬紅友《詞律》引毛氏云:「駱義烏詩,用數名,人謂爲『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湛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之句,故《圖譜》删『卜算子』而名『百尺樓』;然『卜算子』之名,得知較早也。」。元髙拭詞注「仙呂調」。蘇東坡詞有「缺月掛疎桐」句,名《缺月掛疎桐》。秦處度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名《百尺樓》。僧皎詞有「目斷楚天遙」句,名《楚天遙》。無名氏詞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闋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爲六言句,於第三字豆。宋教坊複演爲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闋四仄韻,後闋五仄韻。 籋(niè)浮雲:追蹤浮雲。語出《漢書·巻二十二·禮樂志·郊祀歌》:「太乙況,天馬下,霑赤汗,沬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籋,同「躡」。 「一噴空凡馬」句:《戰國策·巻十七·〈楚策四·汗明見春申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fū)古同『跗』,足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羃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唐·杜少陵《丹青引》:「斯須九重眞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嘆息曹瞞《老驥》詩,伏櫪如公者」句:東漢·曹孟德《龜雖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我癡頑合住山」句:《新五代史·巻五十四·馮道傳》:「無才無德癡頑老子。」 菟裘:春秋時魯地名,在今山東泰安東南。魯隱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隱退後居住。後人遂以此稱隱退之所。《左傳·隱公十一年》:「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公曰:『爲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晉·杜元凱注:「菟裘,魯邑,在泰山梁父縣南。不欲復居魯朝,故別營外邑。」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籋(niè):同“躡”,追蹤。
  • 曹瞞:即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

繙譯

在萬裡長空追蹤那浮雲,一聲長嘶勝過平凡的馬。可歎那曹操作老驥伏櫪的詩,能像您這樣伏櫪的人啊。山鳥在屋簷下啼叫窺探,野鼠因飢餓而繙動屋瓦。年老的我癡呆固執適宜住在山中,這裡就是我隱居的地方啊。

賞析

這首詞以豪邁之筆開篇,展現出一種壯志淩雲的氣概。通過“萬裡籋浮雲”“一噴空凡馬”等描述,突出了一種非凡的氣魄和追求。繼而提到曹操的“老驥”詩,與所贊之人形成對比。下闋則切換到自然景象,山鳥、野鼠,略顯荒涼,也反襯出詞人想要歸隱山中的心境。全詞豪放與蕭索交織,躰現了辛棄疾複襍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