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 · 和章泉趙昌父
西崦斜陽,東江流水,物華不爲人留。錚然一葉,天下已知秋。屈指人間得意,問誰是、騎鶴揚州。君知我,從來雅興,未老已滄洲。
無窮身外事,百年能幾,一醉都休。恨兒曹抵死,謂我心憂。況有溪山杖屨,阮籍輩、須我來遊。還堪笑,機心早覺,海上有驚鷗。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滿庭芳:詞牌名。因唐呉融「滿庭芳草易黃昏」詩句而得名,又一説得名於柳宗元「偶地即安居,滿庭芳草積」。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周邦彥詞名《鎖陽臺》。葛立方詞有「要看黃昏庭院,橫斜映霜月朦朧」句,名《滿庭霜》。晁補之詞有「堪與瀟湘暮雨,圖上畫扁舟」句,名《瀟湘夜雨》。韓淲詞有「甘棠遺愛,留與話桐鄕」句,名《話桐鄕》。呉文英詞因蘇軾詞有「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句,名《江南好》。張埜(yě)詞名《滿庭花》。《淸眞集》入「中呂調」,《太平樂府》注「中呂宮」,高拭詞注「中呂調」。平韻正體者,雙調九十五字,上下闋各四平韻,或上闋四平韻,下闋五平韻。仄韻者,《樂府雅詞》名《轉調滿庭芳》,雙調九十六字,上下闋各四仄韻。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中呂宮引子,字句格律與詞牌平韻體同;又入高大石調正曲,字句格律與詞牌異。北曲入中呂調隻曲,字句格律與詞牌平韻體上闋略異。《詩餘圖譜》載本調亦名《滿庭霜》。明末淸初·萬樹《詞律》則以九十三字者爲《滿庭芳》,以九十五字者爲《滿庭霜》。實則僅後者之前後闋第七句較前者各多一字而已。一則取柳宗元詩:「偶地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爲詞名,一則取方夔詩:「開門半山月,立馬一庭霜」爲詞名,實則同一調也。又本調亦名《鎖陽臺》,毛氏《詞學全書》:「《滿庭芳》,采唐呉融詩:『滿庭芳草易黃昏』;一名《鎖陽臺》,中呂調也。」
「和章泉趙昌甫」:四卷本丙集作「和昌父」。
章泉:宋·戴復古《石屏詩集·卷二·陳伯可山亭》題云:「玉山章泉,本章氏所居,趙昌甫遷居于此,章泉之名遂顯。」詩云:「兹山自開闢,有此一泓泉。姓自章而立,名因趙以傳。源從畨水出,地與瑞峯連。寄語山中友,臨流著數椽。」
趙昌父:南宋·劉宰《漫塘文集·卷三十四·章泉趙先生墓表》:「先生姓趙氏,諱蕃,字昌父。其先自杭徙汴,由汴而鄭,南渡居信之玉山。曽祖晹(yì),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提舉江州太平觀。祖澤,迪功郎,海州朐(qú)山縣主簿,贈承議郎。父渙,奉議郎,通判沅州,贈朝奉郎。龍圖殁,塟玉山之章泉。先生因家焉,故世號章泉先生。用龍圖致仕恩入仕饒之浮梁尉,福之連江簿,皆不赴。爲吉之太和簿,辰之司理參軍,最後監衡之安仁贍軍酒庫。已至未上而歸,遂奉祠家居,積祠庭之考。至三十有三,今天子御極之元年,嵗在乙酉,宰相以先生名聞有㫖除大社令,三辭不拜,特改奉議郎、直秘閣、主管建昌軍仙都觀,又三辭,不允。越三年,差主管華州雲臺觀。蓋先生自乙酉至是嵗,辭官不獲,屢上休致之請,皆不允。而先生請不已,明年夏四月,始得㫖轉承議郎,依前直秘閣致仕。又閲月,而先生逝矣,實紹定某年某月某日,夀八十有七。……自少喜作詩,答書亦或以詩代。援筆立成,不經意,而平淡有趣,讀者以爲有陶靖節之風。嵗時賔友聚㑹,尊酒從容,浩歌長吟,心融意適,見者又以爲有浴沂詠歸氣象。」宋·黃昇《花菴詞選·卷四》:「趙昌甫,名蕃,號章泉,負天下重望,屢召不起。劉後村所謂『一生官職監南岳,四海詩名仰玉山』者此也。」
「錚然一葉,天下已知秋」句:西漢·劉安《淮南子·卷十六·説山》:「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歳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歳時廣記》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宋·蘇軾《永遇樂·徐州夜宿燕子樓,夢盼盼》詞:「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錚然,四卷本丙集作「崢然」。
雅興:四卷本丙集作「雅意」。
騎鶴揚州: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説·卷六·呉蜀人》:「有客相從,各言其志:或願爲揚州刺史,或願多貲財,或願騎鶴上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後以「揚州鶴」形容如意之事。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滄洲:猶言江湖,喩高士隱居遁跡之地也。《南史·卷二十六·〈袁湛傳·(從子)袁粲傳〉》:「粲字景倩,洵弟子也。父濯,揚州秀才,早卒。粲幼孤,祖哀之,名之曰湣孫。……幼慕荀奉倩爲人,孝武時求改名粲,不許,至明帝立,乃請改爲粲,字景倩。……粲負才尚氣,愛好虛遠,雖位任隆重,不以事務經懷。獨步園林,詩酒自適。家居負郭,每杖策逍遙,當其意得,悠然忘反。郡南一家頗有竹石,粲率爾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自得。主人出,語笑款然。俄而車騎羽儀並至門,方知是袁尹。又嘗步屧(xiè)白楊郊野間,道遇一士大夫,便呼與酣飲,明日此人謂被知顧,到門求進。粲曰:『昨飲酒無偶,聊相要耳。』竟不與相見。嘗作五言詩,言:『訪跡雖中宇,循寄乃滄洲』。蓋其志也。」
「無窮身外事,百年能幾」句:唐·杜甫《絶句漫興九首·其四》詩:「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至》詩:「九載一相逢,百年能幾何?」宋·王安石《馬上轉韻》詩:「人生百年能幾許,何須戚戚長苦辛。」
抵死:「總是」、「老是」之意思。
「謂我心憂」句:《詩經·王風·黍離》詩:「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阮籍輩、須我來遊」句:《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每嘆服之,以爲勝己,由是咸共稱異。」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任誕》:「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機心早覺,海上有驚鷗」句:《列子·卷二·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唐·李商隱《贈田叟》詩:「鷗鳥忘機翻浹洽,交親得路昧平生。」《太倉箴》:「海翁忘機,鷗故不飛。」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漢宮春 · 會稽蓬萊閣觀雨 》 —— [ 宋 ] 辛棄疾
- 《 定風波 · 施樞密聖與席上賦 》 —— [ 宋 ] 辛棄疾
- 《 和趙茂嘉郎中賦梅 》 —— [ 宋 ] 辛棄疾
- 《 生查子 · 簡呉子似縣尉 》 —— [ 宋 ] 辛棄疾
- 《 念奴嬌 》 —— [ 宋 ] 辛棄疾
- 《 水龍吟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呉子似過秋水 》 —— [ 宋 ] 辛棄疾
- 《 水龍吟 · 用些語再題瓢泉,歌以飲客,聲韻甚諧,客爲之釂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