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錦字都來三兩行」句:《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傳·竇滔妻蘇氏傳〉》:「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爲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爲《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迴圈以讀之,詞甚淒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錄。」都來,意即「總共」。
恓(xī)惶:悲傷貌。《舊唐書·卷八十六·〈高宗中宗諸子傳·李重福傳〉》:「天下之人,聞者爲臣流涕;況陛下慈念,豈不愍臣恓惶?」唐·韋應物《簡盧陟》詩:「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序
上闋「記得」三句追憶當初在回廊明月下,共同焚香密誓之情。「而今」三句一轉,言分手之後,衹能一個人獨捱黃昏,無法排遣相思的折磨,前後兩對照,愈見「思量」之切,之苦。
下闋「錦字」三句,寫收到對方書信,只有「三兩行」,但卻語短情長,讀後更加令人斷腸。「鴈兒」三句,言雁的來去給對方傳遞的只能是「恓惶」煩惱的相思之苦。
從詞我們可以看到辛棄疾的另一面,作爲英雄的辛棄疾,在他一生的立身行事中,尤其是對外敵,國政的態度上,所表現出來的更多是風雲之氣,但在他個人生活裏,尤其是對那些美麗溫柔的女性,更體現的是兒女情長。他愛江山亦愛美人,愛江山,他可以恢復故國,馳騁疆場,寫出慷慨激昂的詞篇;愛美人,他又能寫出委婉細膩的兒女情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剪梅:詞牌名,源於唐代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 夜香:古代習俗,在夜間焚燒香料,以示對神佛或親人的懷念。
- 迴廊:庭院中的走廊,曲折環繞。
- 睚:眼睛,此處形容視線模糊。
- 黃:指月光朦朧,也可指夜色。
- 錦字:指書信,古人常用錦帛寫信。
- 三兩行:寥寥幾行,形容信件簡短。
- 千斷、萬斷人腸:極言愁苦之深,心如刀割。
- 恓惶:憂懼不安,心情慌亂。
翻譯
記得那個夜晚,我們一起焚燒香料,人在迴廊,月也在迴廊下照耀。如今只有我獨自面對昏暗的光線,無論是行走還是靜坐,滿腦子都是你的影子。
你的信上雖然只有短短几行,但每一個字都像利刃般割斷我的心,一次又一次,痛徹肺腑。我問那南飛的大雁,你的家鄉在哪裏?它來回飛翔,卻帶不走我對你的思念,讓我感到無比的惶恐與不安。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回憶往昔與愛人共度的美好時光,如今卻只能獨自承受相思之苦。詞中通過「夜香」、「迴廊」等意象,營造出溫馨而寧靜的氛圍,反襯出今日的孤獨和失落。"錦字都來三兩行"一句,以簡潔的筆觸描繪出書信的簡短,卻飽含了無盡的思念。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如「千斷、萬斷人腸」,形象地表達了情感的深切與痛苦。最後,借問雁兒的「仙鄉」,寄託了對遠方戀人的深深牽掛和無法排解的離愁。整首詞哀而不傷,情感真摯,富有詩意。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御街行 · 山中問盛復之提幹行期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和呉子似山行韻 》 —— [ 宋 ] 辛棄疾
- 《 新荷葉 · 上巳日,呉子似謂古今無此詞,索賦 》 —— [ 宋 ] 辛棄疾
- 《 瑞鶴仙 · 壽上饒洪莘之,時攝郡事,且將赴漕舉 》 —— [ 宋 ] 辛棄疾
- 《 清平樂 · 題上盧橋 》 —— [ 宋 ] 辛棄疾
- 《 感皇恩 · 讀《莊子》,聞朱晦菴卽世 》 —— [ 宋 ] 辛棄疾
- 《 和趙晉臣敷文積翠巖去纇石 》 —— [ 宋 ] 辛棄疾
- 《 浣溪沙 · 黃沙嶺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