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賦木樨

弄影闌干,吹香嵓谷。枝枝點點黃金粟。未堪收拾付薰爐,窗前且把《離騷》讀。 奴僕葵花,兒曹金菊。一秋風露清涼足。傍邊只欠個姮娥,分明身在蟾宮宿。
拼音

所属合集

#桂

注釋

木樨:即桂花,又名巖桂、月桂。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葉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秋季開花,花簇生於葉腋,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極芳香;核果成熟後爲紫黑色。常見於南方。 奴僕:唐·杜牧《李賀集序》:「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經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謠》,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逕間,亦殊不能知之。賀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僕命《騷》可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樨:mù xī,指桂花。
  • 嵓谷:yán gǔ,山谷。
  • 薰爐:xūn lú,薰香或取暖用的爐子。
  • 離騷:lí sāo,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
  • 兒曹:ér cáo,泛指晚輩的孩子們。
  • 姮娥:héng é,即嫦娥。
  • 蟾宮:chán gōng,指月亮。

翻譯

月光在欄杆上擺弄着影子,桂花的香氣在山谷間飄蕩。每一枝上都點綴着如黃金粟粒般的花朵。不忍心把它採拾起來放入薰爐,就在窗前暫且誦讀《離騷》吧。那像奴僕般的葵花,還有晚輩們所喜愛的金菊。這一秋的風露讓人感到清涼滿足。旁邊只缺少個嫦娥,彷彿自己就置身在月宮中居住一般。

賞析

這首詞上片描寫木樨的姿態和香氣,以及作者對它的珍愛,寧願對着桂花讀《離騷》,也捨不得將它採來薰香。下片對比葵花和金菊,突出木樨的獨特,同時營造出一種清幽脫俗的意境,最後想象有嫦娥相伴,更增添了幾分浪漫和奇幻色彩。整首詞風格清新淡雅,通過對木樨及相關事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和高雅情趣的追求與喜愛。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