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壽趙漕介菴

千里渥洼種,名動帝王家。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帶得無邊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鬢方鴉。莫管錢流地,且擬醉黃花。 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一觴爲飲千歲,江海吸流霞。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邊去,雲裏認飛車。
拼音

譯文

趙介菴人才非凡,聲名驚動了朝廷。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當年給皇帝掌理過制誥詔書,頗有文采,落筆萬言,如走龍蛇。能賜福於人民,他把春天般的温暖帶來人間。江山都等老了,他靑春長駐,鬢髮還象烏鴉羽毛一樣烏黑。像劉晏那樣會理財,使江南富庶,如錢流遍地,席間且不管這些,還是痛飲賞菊吧! 欣賞著歌舞,敬趙介菴一杯美酒:望你象傾江倒海一樣痛飲,祝你長壽。聽聞皇帝要出兵北伐,驅逐金人,洗凈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趙介菴他日能到皇帝的身邊,人們會欽羨地望著他乘坐飛車消逝於天地雲間。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遊》、《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唐朝大曲有《水調歌》,宋·王灼《碧雞漫志·卷四》:「按《隋唐嘉話》:煬帝鑿汴河,自製《水調歌》,即是水調中製歌也。世以今曲《水調歌》爲煬帝自製,今曲迺中呂調,而唐所謂南呂商,則今俗呼中管林鐘商也。」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爲之。雙調,九十五字,前後闋各四平韻。亦有前後闋兩六言句夾叶仄韻者,有平仄互叶幾於句句用韻者。 趙漕介菴: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二十一·直寳文閣趙公墓誌銘》:「吾友趙徳荘,……徳荘諱彦端,徳荘其字也。於宣祖皇帝爲八世孫。曾祖諱叔邯,贈廣徳軍節度,使封淮陽侯。祖諱澤之,贈右朝奉郎。考諱公旦,終左朝奉郎,知建昌軍南城縣,贈左中大夫。妣某氏贈令人。徳荘年十七應進士舉,南城亦鎖其㕔試進士,父子俱爲國子監第一,遂同登紹興八年禮部第。主臨安府錢塘縣簿,公卿貴人争識之。聲名籍甚。……除直顯謨閣,爲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以小疾得主管台州崇道觀。餘干號佳山水,所居最勝。日與賓客觴詠自怡,好事者以爲有曠逹之風。徳荘在朝時,毎欲用爲文字之職,訖不得用。聞其詩詞一出,人嗜之,往往如㗖羙味。……與人交坦然,不事畦畛。其爲縣務,寛其民。其爲郡務,假其属邑。其爲部使者,則郡之細故亦不問。喜爲義事,重然諾。……官至朝奉大夫,享五十有五嵗,卒以淳熙二年七月四日。……其所爲文,類之爲十卷,自號皆《介菴居士集》云。」 渥洼:指代神馬。《漢書·卷六·武帝紀》:「元鼎四年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秋,馬生渥洼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李斐注:「南陽暴利長屯田敦煌界,數於水旁見羣馬,中有奇者,舉凡馬異,來此飲水,利長久之收得其馬,獻之,欲神異此馬,云從水中出。」唐·韓琮《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洼。」唐·杜甫《遣興》:「君看渥洼種,態與駑駘異。」 奏草:奏章的草稿。《漢書·卷六十七·朱雲傳》:「雲上書自訟,咸爲定奏草,求下御史中丞。」 落筆萬龍蛇:唐·溫庭筠《秘書省有賀監知章題詩筆力遒健風尙高遠拂塵尋玩因此有作》「出籠鸞鶴歸遼海,落筆龍蛇滿壞牆。」龍蛇,指書法筆勢的蜿蜒盤曲。 錢流地:形容理財得法,錢財充羨。語出《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九·劉晏傳》:「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不數日即知,是能權萬貨重輕,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 雙成:指西王母侍女董雙成。商亡後於西湖畔修煉成仙,飛昇後任王母身邊的玉女。王母與漢武帝相會時,便是由董雙成在一旁奉上蟠桃——這也是董雙成的職責之一,替王母掌管蟠桃園。《漢武內傳》:「王母命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雙成吹雲龢之笙。」 弄玉:秦穆公之女。《列仙傳·簫史》:「簫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爲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爲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 綠華:《眞誥·運象》:「萼綠華者,自云是南山人,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靑衣,顔色絶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權家,授權尸解藥,幷詩一篇,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玉條脫各一枚。」按:《本事詞》稱趙彦端居京口時,風軒月館,名妓艷姬,倍於他所,人皆以羣仙目之,其中最勝者十人,曾各爲之賦《鷓鴣天》詞。稼軒此數句援董雙成等女仙三人,蓋亦所謂「以羣仙目之」也 流霞:仙酒名。東漢·王充《論衡·卷七·道虛篇》:「河東蒲阪項曼都……好道學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問其狀,曼都曰:『去時不能自知,忽見若臥形,有仙人數人,將我上天,離月數里而止。見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東西。居月之旁,其寒凄愴。口飢欲食,仙人輒飲我以流霞一杯。每飲一杯,數月不飢。不知去幾何年月,不知以何爲過,忽然若臥,復下至此。』」 清都帝所:《列子·卷三·周穆王》:「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 「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句: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其二》:「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凈胡沙。」唐·杜甫《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日邊:喩朝廷。 飛車:《帝王世紀》:「奇肱氏能爲飛車,從風遠行。」

《水調歌頭·壽趙漕介菴》是辛稼軒於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寫給趙介菴的一首祝壽詞。宋孝宗乾道四年,辛稼軒已南歸七箇年頭,時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辛稼軒胸懷統一祖國的壯志,卻無機會施展才能。辛稼軒也曾上書皇上,陳述自己的政見,希冀得到重用,也沒有結果。李白失遇時,寫過《上韓荆州書》説:「一登龍門,便聲價十倍。」大人物們的舉薦十分重要。大詩人杜甫也有過「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辛酸遭遇。當時駐建康的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趙介菴,是當朝皇上的宗室,是接近皇帝的人物,很有勢力和名望。辛稼軒想得到趙介菴的舉薦,好施展自己的才華。趙做生日的時候,作者應邀參加壽筵,即席寫下了此詞。 在古人的詩詞著作中,祝壽作品佔有一定比例,但其中精品寥寥,多爲恭祝對方多福多壽等俗套。但這首詞立意不凡,將祝壽與自己的愛國情懷結合在一起,於恭維對方的同時,寄託了對家國復興的深切期望,實用心良苦之佳作。

賞析

《水調歌頭·壽趙漕介菴》眞切地表達了乾道初年作者的處境和心情。一個愛國志士,雄心勃勃要報效國家,卻不爲世所用,內心實在是痛苦的。在壽筵席上,作者對趙介菴寄託了極大的希望,贊揚趙介菴才華出眾,期望趙介菴把無邊的春色帶給人民。這無邊春色,就是抗戰勝利,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西北洗胡沙」的思想,在這首曲子詞裏是鋒鋩獨見的。這是其辛稼軒文人墨客逢場作戲寫的那些一味頌揚的祝壽詞,所不能比擬的。辛稼軒用神采飛馳的筆觸,表現了自己豪邁的心情,情緒是樂觀的,筆調是高昂而委婉的,大體上可以代表辛稼軒早期詞的風格。 上闋贊頌趙介菴,下闋陳述自己的報國宏旨。 首句「千里渥洼種,名動帝王家。」「渥洼」,水名,在今甘肅省安西縣,是産千里馬的地方。據《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四年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秋,馬上渥洼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作者以天馬喩趙介菴人才非凡,聲名驚動了朝廷。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雄心壯志受到壓抑的辛稼軒,欲求得人家舉薦的心情,不言自明。 「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説趙介菴給皇帝掌理過制誥詔書,頗有文采,落筆萬言,如走龍蛇。在這裏作者隱約表示希望能得到舉薦之意,但不直敍,可謂苦心孤詣,措詞頗費躊躇。 「帶得無邊春下」,是説趙介菴能賜福於人民,把春天般的温暖帶來人間。「等待江山都老」,指歲月流逝,照應下文:「教看鬢方鴉。」説趙介菴靑春長駐,鬢髮還象烏鴉羽毛一樣烏黑。另方面也隱含著自己要爲國家作一番事業,盼望已久,江山都等老了的意思。接著,「莫管錢流地,且擬醉黃花」。作者把趙介菴比作劉晏,唐代劉晏管理財政、賦稅、鹽鐵等,使水陸運輸暢通,物價穩定,曾説「如見錢流地上」。這裏是説:你象劉晏那樣會理財,使江南富庶,如錢流遍地,席間且不管這些,還是痛飲賞菊吧!作者有求於人,婉轉陳情,露而又收,眞是達到挖空心思的地步了。 下闋,開頭幾句:「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一觴爲飲千歲,江海吸流霞。」雙成、弄玉、綠華,都是古代傳説中能歌善舞的仙女。雙成,即董雙成,爲西王母侍女;弄玉,秦穆公之女,據《列仙傳》載:「簫史者,秦穆公時人,善吹簫。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弄玉日就簫史學簫作鳳鳴,感鳳來止,一旦夫妻隨鳳飛去。」綠華,即萼綠華,據《眞誥"運象篇》:「南山人,靑衣,顔色絶整。」流霞:仙酒名。據《論衡"道虛篇》記載:「河東項曼斯好道學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時有數仙人,將我上天,離月數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愴。口飢欲食,輒飲我流霞一杯。每飲一杯,數月不飢。』」這幾句接上闋,意思是説,欣賞著美妙歌舞,敬趙介菴一杯美酒:望你象傾江倒海一樣痛飲,祝你長壽。這些均系作者即席所見,無關宏旨。 重點落筆:「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二句從杜甫《洗兵行》:「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脫化而出。意謂要派壯士手挽天河,用滔滔的仙浪去衝刷西北地區的胡沙。絃外之音,皇帝要出兵北伐,驅逐金人,洗凈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國難當頭,志士獻身,有意報效國家,是作者的眞正用心。辛稼軒嚮這位有權有勢接近皇帝的大人物趙介菴,把自己的志願提出來,希望漕介菴能在皇帝面前保舉自己。這是作者所神往的壯麗事業,也是這首詞的眞正的意旨所在! 「回首日邊去,雲裏認飛車。」又是一句美好的頌揚話。「日邊」當然是指皇帝的身邊,説趙介菴在人們「回首」之間,就能到皇帝的身邊,人們會欽羨地望著漕介菴乘坐飛車消逝於天地雲間。那喩意是不言自明的;你趙介菴他日到皇帝身邊述職時,不要忘了替我這遠離「日邊」的人美言幾句,把我報國的雄心壯志好好轉達啊!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