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癸丑正月四日,自三山被召,經從建安,席上和陳安行舍人韻
風月亭危致爽,管絃聲脆休催。主人只是舊情懷,錦瑟旁邊須醉。
玉殿何須儂去,沙堤正要公來。看看紅藥又翻階,趁取西湖春會。
拼音
譯文
在這高高的亭子上欣賞著優美的風光,它給人們帶來了爽快適意的感覺。管絃樂輕快清脆,非常好聽,但不要再去催促他們演奏了。主人是我的老朋友,對我仍然是滿腔熱情。今天我們必須醉倒在錦瑟旁邊。
金殿何必要我去呢?沙堤應是你來的地方,因爲那裏纔是發揮你的才能的地方。轉眼間紅芍藥開滿在階前,我要赶快回到三山的西湖去參加那兒春天的盛會去。
注釋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呉王宮裏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呉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平仄兩協。後闋字句作法與前闋相同。
「癸丑正月四日,自三山被召,經從建安,席上和陳安行舍人韻」:四卷本丁集作「正月四日和建寧陳安行舍人,時被召。」
三山:福州城內有越王山、九仙山、烏石山,故郡有三山之名。宋·曾鞏《道山亭記》:「城中凡有三山,東曰九仙,西曰閩山,北曰越王,故郡有三山之名。」
陳安行:南宋·樓鑰《攻媿(kuì)集·卷八十九·華文閣直學士奉政大夫致仕贈金紫光祿大夫陳公行狀》:「本貫興化軍莆田縣,陳公居仁字安行,……紹興二十一年登進士科。……隆興二年,……壽春魏公使金,公嘗學事之,辟公爲書狀官。時和戰未決,敵兵在淮北,人請恟懼。公以身許魏公至境上,議久不定,突騎大至,上下失據。公欲上馬,猶從容舉酒告魏公曰:『先生冒寒,且釂(jiào)此觴。』觀者壮之。既退京口,尋復北向,真所謂『飛矢在上,行人在下』遣諭敵兵,開道而入,皆引滿以待魏公。察公無懼色,唶(jiè)曰:『仁者之勇也。』卒遂成禮減嵗幣而還,公之贊畫爲多,改左宣教郎以奉使,賞轉兩官,差充諸王宫大小學教授。……除戸部右曹郎官,……特旨轉行朝議大夫,且語丞相曰:『治行方爲天下第一,一官不足道。』……㑹樞屬闕員進擬,上曰:『陳某今何官?』對曰:『今爲郎。』上曰:『豈有人才如陳某而可久爲郎乎?』即除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兼直學士院。王言俱出公手,應之不繁。上臨朝嘗曰:『官欲擇人,信非虛語。曏來中書或用三人,今內外制獨陳居仁一人當之,略不見其難。』……紹熙三年,進煥章閣待制,襃治行也。……秩滿移建寧府。……建去行在所不遠,朝家益知公爲詳。改知鎮江府。……給事中王公信每語人曰:『陳公一片心地,所謂海内少雙。少以文受知於魏丞相、汪端明應辰,進學不倦,文亦愈工。』尙書韓公元吉稱之曰:『文詞温潤,有制誥體,異時必以名世。』周益公尤愛公之文,時以佳句誦於百僚上,又薦之孝宗,曰:『某交遊多矣,耐歲寒者,惟公一人。』此相知之最深者也。」
風月亭危:在高亭上欣賞風景。
情懷:四卷本丁集作「時懷」。
「錦瑟旁邊須醉」句:唐·杜甫《曲江對雨》詩:「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錦瑟,有采紋的瑟。
何須: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倶誤作「何曾」。
沙堤:唐故事。宰相初拜,京兆使人載沙塡路,自私第至於城東街,名「沙堤」。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凡拜相,禮絶班行,府縣載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東街,名曰『沙堤』」。
正要:四卷本丁集作「只要」。
看看:轉眼之意。
紅藥翻階:南朝齊·謝朓《直中書省詩》:「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紅藥,紅芍藥。
序
宋光宗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的正月初四日,辛稼軒被召赴京城,路過建甌縣,在陳安行爲他設的宴會上和的一首詞。它和以前的兩首詞一樣,反映了他對這次被召的冷淡態度。「玉殿何須儂去」,説出了他的內心話。他知道南宋王朝不信任他,也不重用他,召他不過是爲了應付社會輿論,表示「抗金」的決心罷了,所以「趁取西湖春會」表示了退隱的思想,這也是對這次被召的一種抗議。全詞言語眞摯強烈,詞人的一腔愛國之情表露無遺。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鷓鴣天 · 欲上高樓去避愁 》 —— [ 宋 ] 辛棄疾
- 《 美芹十論 · 總敘 》 —— [ 宋 ] 辛棄疾
- 《 美芹十論 · 詳戰第十 》 —— [ 宋 ] 辛棄疾
- 《 江神子 · 和陳仁和韻(其二) 》 —— [ 宋 ] 辛棄疾
- 《 卜算子 · 齒落 》 —— [ 宋 ] 辛棄疾
- 《 定風波 · 施樞密聖與席上賦 》 —— [ 宋 ] 辛棄疾
- 《 和人韻 》 —— [ 宋 ] 辛棄疾
- 《 鹧鸪天 其十二 元谿不见梅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