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趙民則:宋·楊萬里《誠齋集·卷一百十九·〈行狀·朝請大夫將作少監趙公行狀〉》:「公諱像之,字民則,秦悼王之六世孫也。今居髙安。穉(zhì)齒嗜學至忘寢饋,痛掃綺?,鑚(zuān)礪螢雪。年未冠,洞曉經訓,貫綜太史公班固書。屬文立成,風踔川達。小試郡博士館下,每蹵寒士于下風而立其上,與其仲氏儼同登紹興十八年之乙科,年二十有一,爲宗子第三人,授修職郎撫州司户㕘軍。……陞從事郎,郴州軍事判官。……三十一年,逆亮㓂(kòu)邊,王師征之,朝廷下虎符發諸郡材官。郴兵不滿三百,不發則違詔,發之則郡無備。公爲太守草奏,請勿發。免符下,州民守譙門,呼舞爲賀,且謝守曰:『此趙判官草奏力也。』……宜章縣兵李金倡蠻數千人起爲盜,張甚,聲震湖廣。孝宗皇帝特命中書舍人劉公珙帥長沙,委以平賊。劉公入境,公與縣令御之境上,劉公以公知名士也,送客獨留諏以平賊之䇿,且問郴城堅瑕之狀。公曰:『小而堅,然難守。』曰:『何也?』公曰:『城中有三井爾。受圍五日,不待戰死,已渇死矣。曰:『爲之奈何?』公曰:『此賊非湖南材官所能了也,非鄂渚羽林不可。』劉公遂用公言以聞朝廷,遣一將谷青者來,賊即伏誅。劉公首薦以改秩且請擢以不次之位。後帥張公孝祥至得公牋記,手之不釋以示幕下士曰:『吾當薦士無出趙令右者矣。』即剡薦書且招公入府,爲十日飲。時侍講張公栻與侍講朱公熹相與講習,皆與公遊,文名詩聲焯乎朝野。改左宣教郎知鄂之蒲圻縣。㑹諸道大侵,流殍相望。蒲圻邈在湖山之外,地荒民貧,公勞來安集,振貸有方,境内安業,旱不爲灾。部使者及太守交章上其最詔與中外,陞擢之職,除知漢陽軍。見上辭行時,孝宗方鋭意恢復,公進言曰:『鷙鳥之擊,必匿其形;舉大計而使敵人有備我之心,非䇿也。願陞下晦其强以驕其心,使不我備修政刑、廣儲積、礪兵甲、選將帥,觀釁而動、待機而發,使如雷霆不及掩耳。』又言:『召見多士,許其進言,此盛徳事也。然人懷希合之心,好立新竒之論,聞之若可,喜行之則無實,願審於聴言而謹於出令。』上皆稱善。……改守全州。丁通議公憂,服除,貧甚,有房州别駕虚位,公欣然詣曹受署。房陵與公所居相距三千里,公留孥(nú)以侍母太碩人宋而匹馬之官。守?(quē)兼行府事,勤恤逺民,専務惠養。境内告旱,公精意雩禜(yú yíng),不崇朝而雨,民皆欣然曰:『此趙公雨也。』丁太碩人憂,服除,將造朝。一日,孝宗御華拱殿,見文武俊乂盈庭,天顔有喜,因問『班綴中屬籍在列者若干人。』則曰『無之。』於是愀然不怡,即詔侍從舉宗室文學政事可爲中外之用者各二人,吏部尚書蕭公燧首以公應詔,除知郢州。公見孝宗論事剴(kǎi)切,上喜曰:『觀卿議論,非苟合者,郢非所以處卿,卿當留侍朕。』即日除軍器少監。……未㡬,即拜福建路提㸃刑獄公事,建臺之始,風采一新。……少無宦情,年未五十,即治别墅號曰南疇。花木成列,松竹造天,皆手植也。一觴一詠,左琴右書,飃然有違世之想。不治生業,老而益貧。有問者,公曰:『居閒食不足,從事力難任,吾故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嘉泰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以疾終於正寢,官至朝請大夫,賜紫金魚袋,享年七十有五,……其爲詩平淡簡逺,如清泉白石蒼松翠竹,初無鈎章棘句之苦心而有絶塵拔俗之逸韻,其文尤長於論事。」《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録》:「趙像之,一甲第三十三人,字民則。年二十一,三月十七日生。」《江西通志·卷一百四十一》:「趙像之,字明則,高安人,紹興進士,授臨川司戸,較藝廬陵,得周益公、楊誠齋爲門生。仕至軍器少監。像之爲詩文平淡簡遠,雖持節秉旄,而家猶貧焉。」
明光殿:《漢官儀》:「漢尙書奏事於明光殿。」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偶作 其二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祝良顯家牡丹一本百朵 》 —— [ 宋 ] 辛棄疾
- 《 虞美人 · 壽趙文鼎提舉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並見之末章 》 —— [ 宋 ] 辛棄疾
- 《 永遇樂 · 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時欲作親舊報書,紙筆偶爲大風吹去,末章因及之 》 —— [ 宋 ] 辛棄疾
- 《 水龍吟 · 寄題京口范南伯家文官花。花先白、次綠、次緋、次紫、《唐會要》載學士院有之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離豫章別司馬漢章大監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