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慢 · 雪

帳暖金絲,杯乾雲液,戰退夜□飂?。障泥繫馬,掃路迎賓,先借落花春色。歌竹傳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樓瓊室。喚吳姬學舞,風流輕轉,弄嬌無力。 塵世換、老盡青山,鋪成明月,瑞物已深三尺。豐登意緒,婉娩光陰,都作暮寒堆積。回首驅羊舊節,入蔡奇兵,等閒陳跡。總無如現在,尊前一笑,坐中贏得。
拼音

注釋

蘇武慢:詞牌名,又名《選冠子》,《選官子》、曹松隱詞名《轉調選冠子》。魯逸仲詞名《惜餘春慢》。侯彥周詞名《蘇武慢》,一名《仄韻過秦樓》。 「帳暖金絲」句:唐·蘇德祥《杜陽雜編·巻上》:「(薛)瑤英之母趙娟,亦本岐王之愛妾也,後出爲薛氏之妻,生瑤英而幼以香啗之,故肌香也。及(元)載納爲姬,處金絲之帳,却塵之褥。」 夜□:《稼軒詞鈔存》「夜」字下原無空格,玆從朱彊邨校本補入。 飂?:卽飂戾。晉·潘安仁《西征賦》:「吐淸風之飂戾,納歸雲之鬱蓊。」 障泥:亦稱「蔽泥」,馬韉之兩旁下垂者,用於障蔽塵土的,故名。 障泥繫馬: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術解》:「王武子(濟)善解馬性。嘗乘一馬,箸連錢障泥。前有水,終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徑渡。」 掃路迎賓:《開元天寶遺事·巻一·掃雪迎賓》:「巨豪王元寶,每至冬月大雪之際,令僕人自本家坊巷口,掃雪爲逕路,躬親立於坊巷前,迎揖賓客。就本家具酒炙宴樂之,爲暖寒之會。」 嬌無力:唐·白樂天《長恨歌》:「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婉娩:《禮記·内則》:「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周禮·九嬪》注云:「婦容婉娩。」此云:「婉娩光陰」,猶言光陰明媚,或大好光陰也。宋·歐陽文忠《漁家傲》詞:「三月淸明天婉娩。」 驅羊舊節:《漢書·巻五十四·蘇武傳》:「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絶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爲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入蔡奇兵:《新唐書·巻一百五十四·〈李晟傳·(子)李愬傳〉》:「愬,字元直,有籌略,善騎射。以廕補協律郎,遷累衞尉少卿。……憲宗討呉元濟,……愬求自試,宰相李逢吉亦以愬可用,遂檢校左散騎常侍,爲隋唐鄧節度使。……於時元和十一年十月己卯。師夜起,(李)祐以突將三千爲前鋒,李忠義副之,愬率中軍三千,田進誠以下軍殿。出文城柵,令曰:『引而東。』六十里止,襲張柴,殲其戍。敕士少休,益治鞍鎧,發刃彀弓。會大雨雪,天晦,凜風偃旗裂膚,馬皆縮慄,士抱戈凍死於道十一二。張柴之東,陂澤阻奧,衆未嘗蹈也,皆謂投不測。始發,吏請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呉元濟!』士失色,監軍使者泣曰:『果落祐計。』然業從愬,人人不敢自爲計。愬道分輕兵斷橋以絶洄曲道,又以兵絶朗山道。行七十里,夜半至懸瓠城,雪甚,城旁皆鵝鶩池,愬令擊之,以亂軍聲。賊恃吳房、朗山戍,晏然無知者。祐等坎墉先登,衆從之,殺門者,發關,留持柝傳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駐元濟外宅。蔡吏驚曰:『城陷矣!』」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