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遊淸風峽,和趙晉臣敷文韻

兩峽嶄巖,問誰佔、淸風舊築?更滿眼、雲來鳥去,澗紅山緑。世上無人供笑傲,門前有客休迎肅。怕淒涼、無物伴君時,多栽竹。 風采妙,凝冰玉。詩句好,餘膏馥。嘆只今人物,一夔應足。人似秋鴻無定住,事如飛彈須圓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陽春曲》。
拼音

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唐人小説《冥音録》載曲名《上江虹》,後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塡此詞調。《欽定詞譜》以柳屯田「暮雨初收」詞爲正格。九十三字,前闋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闋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鬱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闋八句四平韻,後闋十句五平韻。 趙晉臣敷文:《上饒縣志·寓賢傳》:「趙不迂,字晉臣,嘗創書樓於上饒,吟詠自適。」《鉛(Yán)山縣志·巻十二·選舉志》:「趙不迂,士礽(Réng)四子,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中奉大夫,直敷文閣學士。」南宋·洪景盧《夷堅三志·壬六·滕王閣火》:「南昌章江門外,正臨川流,有小刹四五聯處其下,水陸院最富。一僧跨江建水閣三數重,邦人士女,遊遨無虛時,實爲姦淫翔集之便。慶元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夜,細民家失火,延識其處,俄頃,煙火不可向邇,一院片瓦不存。滕王閣外廡遂罹鬱攸之害。趙不迂晉臣以漕使兼府事,出次城頭,遥望西山,焚香禱於旌陽眞君。西風方熾,忽焉反東,火隨以息。常年八月十五日,所至以眞君生朝,自旦日卽率詣玉隆宮,四遠畢集,未嘗不東風,蓋欲使獻送者舟船利達。凡半月,歳歳如是。靈仙威神,如在其上,其爲人作敬,宜矣。大孫赴試漕臺,正見其事。」曹石倉《大明一統名勝志·江西南昌府》:「樂園卽宋漕司花園,紹興中轉運判官趙奇符剏(chuàng),……至慶元五年,祕閣趙不迂榜以今名。」 淸風峽:《鉛(Yán)山縣志·山川志》:「狀元山,在縣西北五里,有淸風洞,宋狀元劉煇讀書其中。東卽龍窟山,西有淸風峽,空嵌嶄喦,寒氣逼人。有讀書巖,天成石龕。」 「澗紅山緑」句:唐·韓昌黎《山石》詩:「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迎肅:卽迎拜。 「詩句好,餘膏馥」句:《新唐書·巻二百一·〈文藝列傳·杜審言傳·(孫)杜甫傳贊〉》:「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餘,殘膏賸馥,沾丐後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於文章愼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云。」 「一夔應足」句:《韓非子·外儲説左下》詩:「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對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爲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人似秋鴻無定住,事如飛彈須圓熟」句:宋·蘇東坡《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北宋·王歸叟《王直方詩話·詩貴圓熟》:「謝朓嘗語沈約曰:『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故東坡《答王鞏》云:『新詩如彈丸。』又《送歐陽季弼》云:『中有淸圓句,銅丸飛柘彈。』蓋詩貴圓熟也。然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不失於二者之間,可與古之作者並驅矣。」按:謝朓語見《南史·巻九十四·〈王曇首傳·(曾孫)王筠傳〉》:「又於御筵謂(筠父揖兄)王志曰:『賢弟手文章之羙,可謂後來獨步。謝朓常見語云:「好詩圓羙流轉如彈丸」。近見其數首,方知此言爲實。』」 《陽春曲》:謂《陽春白雪》,楚曲。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