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後諸郎中子興過草堂尋梅登玄覽臺循城牆而歸集杜句以紀其事

· 黃佐
茅齋寄在少城隈,冬至陽生春又來。 萬里相逢貪握手,百年多病獨登臺。 短牆若在從殘草,皁蓋寧忘折野梅。 正是江南好風景,蓬門今始爲君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茅齋:茅草蓋的小屋,這裏指作者的住所。
  • 少城:古代城名,這裏指成都。
  • (wēi):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 陽生:指冬至後,陽氣開始逐漸增長。
  • 皁蓋: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黑色車蓋。
  • 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形容居所簡陋。

翻譯

我的茅草小屋坐落在成都的彎曲之處,冬至過後,春天的氣息又悄然來臨。 在萬里之外與你相逢,我們忍不住緊緊握手,感慨萬千。 我獨自一人,帶着多年的疾病,登上了高臺。 如果短牆還在,那一定是被殘存的草木所掩蓋。 黑色的車蓋下,你不會忘記在野外折下梅花。 正是在江南這美好的風景中,我簡陋的家門今天爲你而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至後春天的氣息以及與友人的相聚。詩中,「茅齋寄在少城隈」展現了作者簡樸的生活環境,「冬至陽生春又來」則表達了時間的流轉與自然的循環。後句通過「萬里相逢」和「百年多病」的對比,凸顯了人生的無常與友情的珍貴。結尾的「蓬門今始爲君開」則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到來的喜悅與歡迎。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友情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