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夕草堂池中初泛小舟值春雨新霽

· 黃佐
宛在中流渤澥清,淡雲疏雨過高城。 春風自信牙檣動,新月猶懸雙杵鳴。 休怪兒童延俗客,不勞鐘鼓報新晴。 未填溝壑惟疏放,江漢風流萬古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燈夕:元宵節,即農曆正月十五。
  • 草堂:指詩人居住的簡樸房屋。
  • 初泛:初次划船。
  • 小舟:小船。
  • 春雨新霽:春雨過後天空放晴。
  • 宛在:彷彿在。
  • 中流:河流中央。
  • 渤澥:古代對渤海的稱呼。
  • 淡雲疏雨:淡淡的雲和稀疏的雨。
  • 過高城:越過城牆。
  • 自信:自行。
  • 牙檣:象牙裝飾的桅杆,這裏指船。
  • :懸掛。
  • 雙杵鳴:古代用來搗衣的木杵,兩杵相擊發出聲音。
  • :邀請。
  • 俗客:普通客人。
  • 鐘鼓:古代用來報時的樂器。
  • 報新晴:報告天氣放晴的消息。
  • 填溝壑:指死亡。
  • 疏放:放縱不羈。
  • 江漢:長江和漢水,這裏泛指江河。
  • 風流:風采,這裏指江河的壯麗景色。
  • 萬古情:永恆的情感。

翻譯

彷彿在清澈的渤海中央,淡雲和稀疏的雨越過了高高的城牆。春風自行吹動着船上的桅杆,新月懸掛在天空中,雙杵相擊發出聲響。不要奇怪孩子們邀請了普通客人,也不必勞煩鐘鼓來報告天氣放晴的消息。我雖未死,但只有放縱不羈,江河的壯麗景色和永恆的情感萬古流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雨過後,詩人在元宵節泛舟河中的情景。詩中,「宛在中流渤澥清」一句,以渤海爲喻,形容河流的清澈寬廣。後文通過「淡雲疏雨」、「春風自信」、「新月懸雙杵鳴」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生動的氛圍。尾聯「未填溝壑惟疏放,江漢風流萬古情」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江河美景的讚美,展現了詩人豁達的情懷和深遠的思考。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