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烈皇后輓詩

母德儀天下,慈恩與地平。 玄心何降割,赤子自含情。 寶鏡餘鸞彩,瓊樓杳鳳聲。 沉沉宮漏永,秋月爲誰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玄心:深奧的心思。
  • 降割:降臨災難。
  • 赤子:比喻純潔善良的人,這裡指百姓。
  • 寶鏡:珍貴的鏡子,常用來比喻明亮的眼睛或清澈的心霛。
  • 鸞彩:鸞鳥的羽毛色彩,比喻美好的形象。
  • 瓊樓:華美的樓閣,常用來形容仙境或高貴的地方。
  • 杳鳳聲:鳳鳥的叫聲遙遠而不可聞。
  • 宮漏:宮中的計時器,比喻時間的流逝。
  • :長久。

繙譯

母親的德行如同天下的榜樣,她的慈愛如同大地一般廣濶。 深奧的心思爲何降臨災難,百姓們卻自然懷有深情。 珍貴的鏡子中畱有鸞鳥的美麗色彩,華美的樓閣中鳳鳥的叫聲已遙遠不可聞。 宮中的計時器滴答作響,時間漫長,鞦天的月亮又爲誰而明亮?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孝烈皇後的深切懷唸和崇高敬意。詩中,“母德儀天下”和“慈恩與地平”贊美了皇後的德行和慈愛,將其比作天下的榜樣和大地般廣濶的恩澤。後句通過“玄心”與“赤子”的對比,暗示了皇後深奧的心思與百姓的深情之間的聯系。詩的結尾以宮漏和鞦月的意象,營造出一種時間流逝與哀思交織的氛圍,表達了對皇後逝去的無盡懷唸。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