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別意

悠悠三載任迂疏,尺寸何曾有可書。 方憶故園尋菊徑,又從遠道望匡廬。 驪歌祖帳躊躇甚,父老兒童繾綣餘。 馬出郊原頻引睇,嵐光草色盡愴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迂疏:迂腐疏懶,指不諳世事,不善於處理事務。
  • 尺寸:此處指微小的成就或功績。
  • 匡廬:廬山的別稱。
  • 驪歌:古代告別時唱的歌。
  • 祖帳:古代送行時設在路旁的帳篷,用以舉行餞別宴會。
  • 繾綣:形容情意纏綿,難捨難分。
  • 引睇:引領而望,形容急切盼望的樣子。
  • 嵐光:山間霧氣反射的光芒。
  • 愴予:使我感到悲傷。

翻譯

悠悠三載,我任由自己迂腐疏懶,未曾有所成就可書。 方纔憶起故園的菊徑,又遠望匡廬,心生嚮往。 唱起驪歌,面對祖帳,心中躊躇不已,與父老兒童情意纏綿,難捨難分。 馬出郊原,頻頻引領而望,山間霧氣與草色,盡使我感到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離別時的複雜情感。詩中,「悠悠三載任迂疏」反映了作者對自己過去三年無所作爲的自責,而「方憶故園尋菊徑」則流露出對故鄉的深深懷念。後兩句描繪了離別時的場景,驪歌、祖帳、父老兒童的繾綣,都加深了離別的哀愁。最後,馬出郊原,頻引睇,嵐光草色盡愴予,以景結情,將離別的悲傷推向高潮,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無盡哀思。

黃公輔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後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