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伯夷傳有感
求仁本無怨,感義聞盍歸。
清風滿孤竹,首陽何巍巍。
拜誦孔孟言,永矣旭日輝。
何哉馬遷傳,復與周紀違。
左右兵義士,採取西山薇。
充蚓亦土毛,否臧非德威。
武城二三策,撫卷悲疇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盍歸:何不歸去。
- 孤竹:古代國名,這裡指伯夷、叔齊的故鄕。
- 巍巍:形容山的高大。
- 馬遷傳:指司馬遷的《史記》。
- 周紀:指《史記》中關於周朝的記載。
- 西山薇:指伯夷、叔齊隱居西山,採薇而食的故事。
- 充蚓:比喻卑微的生活。
- 土毛:指土地上的植物,這裡比喻卑微的食物。
- 否臧:不善,不好。
- 德威:道德和威嚴。
- 武城:地名,這裡可能指與伯夷、叔齊有關的地方。
- 疇依:依靠,依賴。
繙譯
追求仁義本不應有怨言,聽到正義的事跡何不歸心。 清風中孤竹國的故事,首陽山多麽高大。 拜讀孔子和孟子的言論,永遠像旭日一樣光煇。 爲何司馬遷的《史記》,與周朝的記載相違背。 左右都是義士,他們採食西山的薇草。 像蚯蚓一樣生活在土地上,這不是道德和威嚴的表現。 關於武城的幾條策略,撫摸著書卷感到悲傷,不知依靠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伯夷、叔齊的贊頌,表達了對高尚道德和正義行爲的曏往。詩中“求仁本無怨,感義聞盍歸”躰現了對仁義的追求不應有怨言,而應心懷感激。同時,通過對《史記》與周朝記載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歷史真實性的思考。最後,詩人在撫卷悲歎中,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道德的依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道德理想的堅守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