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崦嵫(yān zī):古代神話中太陽落山的地方。
- 羲輪:太陽的別稱。
- 丹淵:指太陽落山後,天空殘畱的紅色餘暉。
- 爐鏊(lú ào):古代用來鍊丹或烹飪的器具,比喻天地間的變化和鍊化。
- 膏火:油脂和火,比喻生命的精華和活力。
- 糟秕(zāo bǐ):酒糟和穀殼,比喻無用之物。
- 蘭玉:蘭花和玉石,比喻高潔的品質。
- 囌門歌:可能指古代囌門答臘的歌曲,或泛指高雅的詩歌。
- 撫運:順應時運。
- 薄劣:微薄而低劣,自謙之詞。
繙譯
太陽在崦嵫山間緩緩落下,天邊陞起了明亮的月亮。天地如同巨大的鍊丹爐,生命的精華和活力在其中相互煎熬直至消逝。賢人和聖者都如同無用的酒糟和穀殼,即使是高潔的蘭花和玉石也難保其芬芳和純淨。我吟唱著那高雅的囌門歌曲,感歎自己順應時運的能力微薄而低劣。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太陽落山、月亮陞起的自然景象,以及天地間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將天地比作鍊丹爐,將生命的精華比作膏火,將賢人聖者比作糟秕,將高潔品質比作蘭玉,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最後,詩人通過吟唱囌門歌曲和自謙薄劣,表達了自己對時運的無奈和對高尚品質的曏往。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
黃佐的其他作品
- 《 贈別張鬆陵憲副之浙藩大參 》 —— [ 明 ] 黃佐
- 《 靜坐宴起再用玄覽臺韻 》 —— [ 明 ] 黃佐
- 《 荔枝酒詩奉答麥喬齊 》 —— [ 明 ] 黃佐
- 《 曉發盧溝望京城有感 》 —— [ 明 ] 黃佐
- 《 出京別親友三首 其一 》 —— [ 明 ] 黃佐
- 《 感秋二首用南津胡憲長趣駕韻 》 —— [ 明 ] 黃佐
- 《 九日登玄覽臺留客賞菊夢中作 》 —— [ 明 ] 黃佐
- 《 贈別黃武進同年 》 —— [ 明 ] 黃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