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崦嵫(yān zī):古代神話中太陽落山的地方。
- 羲輪:太陽的別稱。
- 丹淵:指太陽落山後,天空殘留的紅色餘暉。
- 爐鏊(lú ào):古代用來煉丹或烹飪的器具,比喻天地間的變化和煉化。
- 膏火:油脂和火,比喻生命的精華和活力。
- 糟秕(zāo bǐ):酒糟和穀殼,比喻無用之物。
- 蘭玉:蘭花和玉石,比喻高潔的品質。
- 蘇門歌:可能指古代蘇門答臘的歌曲,或泛指高雅的詩歌。
- 撫運:順應時運。
- 薄劣:微薄而低劣,自謙之詞。
翻譯
太陽在崦嵫山間緩緩落下,天邊升起了明亮的月亮。天地如同巨大的煉丹爐,生命的精華和活力在其中相互煎熬直至消逝。賢人和聖者都如同無用的酒糟和穀殼,即使是高潔的蘭花和玉石也難保其芬芳和純淨。我吟唱着那高雅的蘇門歌曲,感嘆自己順應時運的能力微薄而低劣。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太陽落山、月亮升起的自然景象,以及天地間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將天地比作煉丹爐,將生命的精華比作膏火,將賢人聖者比作糟秕,將高潔品質比作蘭玉,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最後,詩人通過吟唱蘇門歌曲和自謙薄劣,表達了自己對時運的無奈和對高尚品質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