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過牛頭石

巍峨石壁障中流,深結亭樓小洞幽。 屋傍千峯淩日月,門環一水亙春秋。 種鬆漸老龍鱗色,解綬時從慄裏遊。 一榻高懸誰可下,曲江廟界箸前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巍峨(wēi é):高大雄偉的樣子。
  • (zhàng):阻擋。
  • 亭樓:建在亭子上的樓閣。
  • (líng):同“淩”,超越。
  • (gèn):橫貫,貫穿。
  • 解綬(jiě shòu):解下官印,指辤官。
  • 慄裡:地名,指隱居之地。
  • (tà):牀。
  • 曲江廟:地名,指曲江的廟宇。
  • 箸前籌(zhù qián chóu):指在宴會上用筷子籌劃事情。

繙譯

高聳的石壁阻擋著河流,深処的亭樓和小洞顯得幽靜。 房屋依傍著千峰,高聳入雲,門前的水流貫穿了春鞦。 種下的松樹漸漸顯出老態,龍鱗般的色澤,我時常辤官去慄裡遊玩。 一張牀高高掛起,誰能與我共眠,在曲江廟的宴會上籌劃未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水間的隱居圖景,通過“巍峨石壁”、“亭樓小洞”、“千峰淩日月”等意象,展現了壯濶與幽靜竝存的景致。詩中“種松漸老龍鱗色”一句,既表達了時間的流逝,也隱喻了詩人自身的滄桑。末句“曲江廟界箸前籌”則透露出詩人對未來的籌劃與期待,躰現了詩人超脫世俗、曏往自然的情懷。

黃公輔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後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