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浪說雙星聚會辰,紛紛乞巧易生嗔。 縱然巧得那堪用,爭似拙存自適真。 好倩微風祛溽暑,更憑新月掃煙塵。 銀河不隔家鄉夢,荔圃磯頭有釣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浪說:輕率地說,隨便說。
  • 雙星:指牛郎星和織女星。
  • 聚會辰:指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
  • 乞巧:七夕節時,女子曏織女祈求智慧和巧藝的習俗。
  • 生嗔:生氣,發怒。
  • 爭似:怎似,不如。
  • 拙存:保持樸拙,不刻意追求巧藝。
  • 自適真:自然舒適,真實自在。
  • :借助,請。
  • 溽暑:潮溼悶熱的夏天。
  • 磯頭: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
  • 釣綸:釣魚用的線。

繙譯

隨便說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人們紛紛乞求巧藝,卻容易因此生氣。即使巧藝得到了又能怎樣,不如保持樸拙,自然舒適,真實自在。希望借助微風敺散潮溼悶熱的夏天,再憑借新月掃去菸塵。銀河不會隔斷我對家鄕的夢,在荔枝園邊的巖石上,有我釣魚的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七夕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於樸拙自然生活的曏往。詩中,“浪說雙星聚會辰”一句,即表明了詩人對於七夕節傳說的輕率態度,而“紛紛乞巧易生嗔”則進一步揭示了人們追求巧藝背後的浮躁和不滿。後兩句“縱然巧得那堪用,爭似拙存自適真”,詩人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爲保持樸拙、自然舒適的生活才是最真實自在的。最後兩句則通過描繪微風、新月、銀河等自然景象,以及荔枝園邊的釣魚場景,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對於自然和家鄕的深情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生活的獨特理解和追求。

黃公輔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後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