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蔣侍御重陽後病起登豐山韻

秋杪升高同謝眺,天南縹緲起雲峯。 若迷桂嶺鄉心遠,莫爲湘江客思濃。 皁蓋逢人如有問,青山何處不相容。 請看陶令開三徑,敢儗王公食萬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秋杪(miǎo):秋末。
  • 升高:登高。
  • 謝眺:謝靈運,南朝詩人,以山水詩著稱。
  • 天南:指南方的天空。
  • 縹緲:形容雲霧等隱約、模糊的樣子。
  • 桂嶺:地名,在今廣西桂林一帶。
  • 湘江:江名,流經湖南。
  • 皁蓋: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黑色車蓋。
  • 陶令:指陶淵明,東晉詩人,曾任彭澤令。
  • 三徑:指隱居的地方,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鬆菊猶存」的句子。
  • (nǐ):古同「擬」,比擬。
  • 王公:指高官顯貴。
  • 食萬鍾:形容俸祿豐厚,鍾是古代容量單位。

翻譯

秋末登高,與謝靈運同感,南方的天空中雲峯隱約可見。 若因思念桂嶺的家鄉而心情遙遠,不要因爲身處湘江而客思深重。 官員出行時遇到人詢問,青山何處不是好去處。 請看陶淵明隱居的三徑之地,我怎敢比擬王公貴族的豐厚俸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末登高的景象,通過與謝靈運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家鄉的思念。詩中「桂嶺鄉心遠」與「湘江客思濃」形成對比,突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後兩句則通過陶淵明的隱居生活與王公貴族的奢華生活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權貴的淡泊。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的情懷。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