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宿和廖鳴吾

· 黃佐
龍池花木鎖春陰,靜向環中一洗心。 隱几緒風傳促漏,開簾孤月出遙岑。 歌翻清廟無疏越,夢入鈞天有大音。 卻憶卜郊虛二載,紫壇今喜翠華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齋宿:指在祭祀或典禮前夜進行齋戒和休息。
  • 龍池:指皇家園林中的池塘。
  • 環中:指環繞的中心,這裏可能指寺廟或祭壇的中心。
  • 隱几:隱約的幾聲。
  • 促漏:急促的漏聲,古代用以計時的器具。
  • 孤月:孤獨的月亮。
  • 遙岑:遠處的山峯。
  • 歌翻:歌聲翻飛。
  • 清廟:指帝王的宗廟。
  • 疏越:疏遠超越,這裏指歌聲高遠。
  • 鈞天:指天帝的居所,這裏比喻夢境中的境界。
  • 大音:宏大的聲音。
  • 卜郊:古代在郊外進行卜筮,以決定大事。
  • 紫壇:指皇家祭祀的壇場。
  • 翠華:指皇帝的車駕。

翻譯

龍池四周的花木遮蔽了春日的陰涼,我靜靜地站在環繞的中心,洗滌心靈。 隱約聽到幾聲風中的促漏聲,拉開簾幕,孤獨的月亮正從遠處的山峯升起。 歌聲在清廟中翻飛,沒有疏遠超越,夢入天帝的居所,聽到宏大的聲音。 卻想起在郊外進行卜筮已虛度了兩載,今天喜見皇帝的車駕臨幸紫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齋宿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內心的寧靜與對皇家儀式的期待。詩中「龍池花木鎖春陰」一句,既展現了皇家園林的幽靜美景,又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封閉與沉思。後文通過對月、風、歌、夢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超脫塵世、接近天意的嚮往。結尾處的「紫壇今喜翠華臨」則直接表達了對皇家儀式的喜悅與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自然與宗教情感的融合。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