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篇紀遊作

· 黃佐
九疑連蜷接南鬥,顧視羣山駿奔走。 三湘秀色如虹橫,萬壑虛濤作雷吼。 雷吼虹橫自古今,徭吹牧唱愁人心。 春秋牲玉薦明祀,褰帷誰復來登臨。 金侯自是循良者,夙駕行春度平野。 桃花開落訟庭靜,邀我尋幽舜祠下。 我來曉逐東風行,千樹萬樹皆流鶯。 六鰲蹙沓穀神動,彷彿箾韶天際迎。 天際相攜躡飛步,自笑登高未能賦。 輕袂飄飄縈紫氛,曲磴盤盤出蒼霧。 蒼霧紫氛長不消,木石欹側鹿豕驕。 重華靈墳莽何處,英娥淚竹空蕭蕭。 此邦路隔關河外,豈有鳴條葬炎海。 倦勤已矣復來巡,抱烏弓者曾誰在。 嗚呼野死胡足稽,金輿蕪沒山鳥啼。 陟方之說誤千古,捐佩無言春日西。 日西秉燭斜巖款,笑向全侯嫌晝短。 多露驚看征旆溼,靈風忽送清笳滿。 歸來祠下月微明,颯颯垂裳如有聲。 明朝拜別巾車去,更聽流鶯消客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疑:指九疑山,位於今湖南省寧遠縣南。
  • 連蜷:連綿不斷的樣子。
  • 南鬥:南鬥星,即鬥宿,二十八宿之一。
  • 駿奔走:形容山勢奔騰的樣子。
  • 三湘:指湘江流域,包括湘東、湘西、湘南。
  • 虛濤:空谷中的波濤聲。
  • 徭吹:指徭族的吹奏樂器。
  • 牧唱:牧人的歌唱。
  • 牲玉: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
  • 明祀:指祭祀儀式。
  • 褰帷:揭開帷幕,指出行。
  • 循良:遵循善良之道。
  • 夙駕:早起駕車出行。
  • 訟庭:官府的法庭。
  • 流鶯:指鶯鳥飛翔的樣子。
  • 六鰲:傳說中的六隻巨鰲。
  • 蹙沓:形容水波涌動的樣子。
  • 穀神:山谷之神。
  • 箾韶:古代的一種樂器。
  • 飛步:形容步履輕快。
  • 紫氛:紫色的雲氣。
  • 曲磴:曲折的石階。
  • 欹側:傾斜。
  • 重華:指舜帝,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 靈墳:指舜帝的陵墓。
  • 英娥:指娥皇、女英,舜帝的兩位妃子。
  • 淚竹:傳說中娥皇、女英因思念舜帝而淚灑竹上,使竹子帶有斑點。
  • 鳴條:指舜帝的葬禮。
  • 炎海:指南方。
  • 倦勤:指舜帝晚年。
  • 抱烏弓:指古代的一種葬禮儀式。
  • 野死:指舜帝的死。
  • 金輿:指舜帝的靈車。
  • 陟方:指舜帝南巡。
  • 捐佩:指舜帝的遺物。
  • 斜巖:傾斜的岩石。
  • 征旆:征戰的旗幟。
  • 靈風:神靈之風。
  • 清笳:清脆的笳聲。
  • 巾車:古代的一種車。

翻譯

九疑山連綿不斷,直通南鬥星,環顧四周,羣山奔騰如駿馬。三湘的秀麗景色如同彩虹橫跨,萬壑中的波濤聲如同雷鳴。雷鳴和彩虹自古至今,徭族的吹奏和牧人的歌唱令人心愁。春秋時節,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被供奉,誰會來揭開帷幕登臨此地。金侯是遵循善良之道的人,早起駕車穿越平野。桃花開落,法庭靜謐,他邀請我一同探訪舜祠。

我早晨隨東風而行,千樹萬樹間鶯鳥飛翔。六隻巨鰲涌動,山谷之神彷彿在動,彷彿天際迎接箾韶之音。天際中我們攜手輕快行走,我自笑登高卻未能賦詩。輕袂飄飄,紫色的雲氣環繞,曲折的石階穿過蒼霧。蒼霧紫氛長久不散,木石傾斜,鹿豕驕傲。重華的靈墳在哪裏,英娥的淚竹空自蕭蕭。

此地路途遙遠,豈有鳴條葬於炎海。舜帝晚年已矣,再來巡遊,抱烏弓的儀式曾有誰在。唉,野死何足稽,金輿被蕪沒,山鳥啼鳴。舜帝南巡的說法誤導千古,捐佩無言,春日西斜。日西時,我們在斜巖下秉燭,笑向全侯嫌晝短。多露驚看征旆溼,靈風忽送清笳滿。歸來祠下,月光微明,颯颯垂裳如有聲。明朝拜別巾車去,更聽流鶯消客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九疑山的壯麗景色和舜帝的傳說,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山水的壯美和歷史的深遠。詩中,「九疑連蜷接南鬥」等句,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山勢的雄偉,而「萬壑虛濤作雷吼」則生動地表現了自然界的磅礴氣勢。後文通過對舜帝傳說的回顧,表達了對古代帝王的緬懷和對歷史的思考。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闊,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