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香山張教諭往浙柄文仍應會試

· 黃佐
鳴皋響遠音,擊海翔高翮。 顯允張賢良,行矣天咫尺。 持衡別浙水,揚鞭向燕陌。 蟠胸有正氣,粲爛治安策。 帝閽淩風開,甘澍隨車澤。 長歌送帆去,浩浩煙霄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皋:指鶴鳴。皋,水邊的高地。
  • 擊海:比喻志向遠大,如擊水而行。
  • 翔高翮:翮(hé),鳥的翅膀。翔高翮,比喻高飛。
  • 顯允:顯赫而誠信。
  • 賢良: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 天咫尺:比喻離天很近,即接近皇帝或高位。
  • 持衡:比喻公正無私地處理事務。
  • 浙水:即浙江,指浙江一帶。
  • 燕陌:燕地的道路,指北方。
  • 蟠胸:胸懷。
  • 治安策:指治理國家的策略。
  • 帝閽:天帝的門戶,比喻朝廷。
  • 甘澍:及時的雨。
  • 隨車澤:比喻恩澤普施。
  • 煙霄:雲霄,高空。

翻譯

鶴鳴聲遠,迴響在遼闊的水邊高地,志向如擊水而行,展翅高飛。 顯赫而誠信的張賢良,你即將啓程,離天近在咫尺。 你將公正無私地處理浙江的事務,然後揚鞭向北,前往燕地的道路。 你的胸懷中充滿了正氣,燦爛如治理國家的策略。 天帝的門戶在風中敞開,及時的雨隨着你的車轍普施恩澤。 長歌一曲,送你揚帆遠去,浩浩蕩蕩,煙霄碧透。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雄渾的筆觸讚美了張教諭的德行與才能,並預祝他前程似錦。詩中運用了鶴鳴、擊海、翔高翮等意象,展現了張教諭的遠大志向和高尚品質。通過「天咫尺」、「帝閽」等詞語,暗示了他即將接近權力中心,有望施展才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闊,表達了對張教諭的深厚情誼和美好祝願。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