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鼓吹曲四首關塞曲
浩浩昆明池,乃在點蒼山陽,旁有羅施故邦。蟻附蟬聯,賨僰蠻髳,參錯其間。
宣父居九夷,道大無不容。白日灼幽崖,窮髮漸華風。
澆訛反天經,由余諒非戎。
髬髵着裲襠,礪刃馳且都。投刃拜中丞,嘔吟挾詩書。
嫉巫信醫,日和以愉。
芃芃彼薺麥,穢我蘭畝。培灌其勤,薺麥亡嗣有。循聖賢長道,屈此羣醜。
臣心不負陛下聖,上有倉浪之天,下有孩提黃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浩浩:廣闊的樣子。
- 昆明池:古代池名,在今雲南省昆明市。
- 點蒼山:山名,在今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 羅施:古代民族名。
- 賨僰: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
- 蠻髳: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
- 宣父:指孔子。
- 九夷: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
- 澆訛:浮薄欺詐。
- 天經:天之常道。
- 由余:人名,春秋時期秦國大夫。
- 髬髵:形容頭髮蓬亂。
- 裲襠:古代一種短衣。
- 礪刃:磨刀。
- 中丞:古代官名。
- 嘔吟:吟詠。
- 芃芃:茂盛的樣子。
- 蘭畝:種植蘭花的田地。
- 亡嗣:沒有後代。
- 倉浪:青色。
- 孩提:幼兒。
翻譯
廣闊的昆明池,位於點蒼山的南面,旁邊是古老的羅施國。那裏蟻附蟬聯,賨僰、蠻髳等少數民族參差不齊地居住着。
宣父(孔子)居住在九夷之地,他的道義廣大無邊,無所不容。白日照耀着幽深的山崖,荒涼之地也漸漸吹起了華夏的風。
浮薄欺詐的行爲違背了天之常道,但由余並不是野蠻之人。
頭髮蓬亂的人穿着短衣,磨刀馳騁,顯得英勇。他們投刀拜見中丞,吟詠詩書,帶着文化的氣息。
他們憎惡巫術,信任醫學,日日和諧愉快。
茂盛的薺麥長滿了蘭花田,辛勤地培育,薺麥卻沒有留下後代。遵循聖賢的長期教導,屈服於這些羣醜。
臣心不負陛下的聖明,上有青天,下有幼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昆明池及其周邊的民族風情,通過對比宣父的道義與當地民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文化傳播和教化的重視。詩中「宣父居九夷,道大無不容」展現了孔子道義的廣大,而「白日灼幽崖,窮髮漸華風」則描繪了文化的影響力。最後,「臣心不負陛下聖」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君主的忠誠和對文化教化的堅定信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文化與教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