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近有躍舞歌呼自謂尋樂者因再用韻

· 黃佐
誰將鯤化說逍遙,從此蛙聲遍闃寥。 曹魏可憐曾舜禹,李唐何事亦神堯。 汪汪易見涓流積,磊磊難同美玉彫。 聞說有人狂起舞,泥塗終不近雲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鯤化:傳說中鯤魚化爲鵬鳥,比喻巨大的變化或高遠的志曏。
  • 蛙聲:蛙鳴,常用來形容鄕村或僻靜之地的聲音。
  • 闃寥:寂靜無聲。
  • 曹魏:三國時期的魏國,由曹操建立。
  • 舜禹: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賢明君主,舜和禹。
  • 李唐:唐朝,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
  • 神堯:堯帝,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賢君。
  • 汪汪:形容水域寬廣。
  • 涓流:細小的水流。
  • 磊磊:形容石頭堆積的樣子,比喻人才或事物的衆多。
  • :雕刻,這裡指精雕細琢。
  • 泥塗:泥濘之地,比喻低下的環境或地位。
  • 雲霄:高空,比喻高遠的境界或地位。

繙譯

誰能用鯤魚化鵬的故事來說明逍遙自在呢?從此蛙鳴聲傳遍了這寂靜之地。曹魏雖然可憐,但曾經也傚倣舜禹,李唐又爲何不能傚倣神堯呢?寬廣的水域容易看到細小的水流滙聚,而衆多的人才卻難以像美玉那樣精雕細琢。聽說有人瘋狂起舞,自尋樂趣,但即便如此,他們終究無法從泥濘之地接近高遠的雲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鯤化、蛙聲等自然現象的描繪,以及對歷史人物和朝代的提及,表達了作者對逍遙自在和高遠志曏的曏往。詩中,“鯤化”象征著巨大的變化和高遠的志曏,而“蛙聲”則反襯出世間的平凡與喧囂。通過對曹魏、李唐的評價,詩人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理想君主的懷唸。最後,詩人以“泥塗”與“雲霄”作對比,強調了追求高遠境界的艱難,同時也暗示了自得其樂的侷限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