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陽野次

· 黃佐
畫船簫鼓擁青衿,豈有當年木鐸音。 故國煙花那在眼,長途風雨若爲心。 三湘秀色來天地,五嶺華風自古今。 耿耿有懷成野宿,夢魂虛繞泰山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洮陽:地名,今甘肅省臨洮縣。
  • 野次:野外停留。
  • 畫船:裝飾華麗的船。
  • 簫鼓:簫和鼓,泛指樂器。
  • 青衿:古代學子的服裝,這裏指學子。
  • 木鐸:古代宣佈政教法令時用的木製大鈴,這裏比喻重要的教誨或消息。
  • 故國:故鄉。
  • 煙花:指春天的景色。
  • 長途:遠距離的路程。
  • 風雨:比喻困難和挑戰。
  • 若爲:如何,怎樣。
  •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泛指湖南地區。
  • 五嶺:指橫亙在廣東、廣西、湖南、江西之間的五座山脈,這裏泛指南方地區。
  • 華風:中華的風俗文化。
  • 耿耿:心中不安的樣子。
  • 野宿:在野外過夜。
  • 夢魂:夢中的靈魂。
  • 虛繞:虛幻地圍繞。
  • 泰山岑:泰山的高峯。

翻譯

裝飾華麗的船上,簫鼓聲中,學子們簇擁着。這裏哪有當年那重要的教誨之聲呢?故鄉的春天景色已不在眼前,遠行的路途上,風雨交加,我的心情該如何是好?湖南的秀麗景色彷彿來自天地之間,南方的中華文化自古至今流傳不息。心中不安,我選擇在野外過夜,夢中的靈魂虛幻地圍繞着泰山的高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洮陽野外停留時的所見所感。詩中,「畫船簫鼓」與「青衿」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往昔教誨的懷念與現實的失落。後句通過對故鄉與長途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及旅途的艱辛。結尾的「夢魂虛繞泰山岑」則深化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展現了他對理想與遠方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感慨。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