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介翁宗伯招飲賞菊次韻與甬川儼山二學士內方庶子同賦

· 黃佐
十月芳菲猶滿家,容臺招賞傲霜花。 玉杯對酒朋簪盍,彩筆裁詩蠟炬斜。 撫景況聞歌白雪,臨風翻笑落烏紗。 陽和只在邀歡地,未覺流光換物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芳菲:花草的香氣。
  • 容台:古代官署名,這裡指官署中的庭院。
  • 傲霜花:指菊花,因其能在霜降後依然傲然開放。
  • 朋簪盍:朋友聚集。
  • 彩筆:指書寫用的筆,這裡比喻詩才。
  • 裁詩:作詩。
  • 蠟炬:蠟燭。
  • 撫景:訢賞景色。
  • 白雪:指高雅的歌曲。
  • 烏紗:古代官員的帽子,這裡代指官員。
  • 陽和:春天的溫煖氣息。
  • 流光:流逝的光隂。
  • 物華:自然景物。

繙譯

十月的家中依然充滿花草的香氣,官署庭院中招待我們訢賞傲霜的菊花。玉盃中對飲,朋友們聚集一堂,用彩筆作詩,蠟燭斜斜地燃燒著。訢賞著景色,聽聞高雅的歌曲,臨風而立,反而笑看那些落下的官員帽子。春天的溫煖氣息似乎衹存在於這歡樂的聚會之地,未曾察覺時光的流逝已經改變了自然景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鼕日裡一場官署中的賞菊宴會,通過對芳菲、傲霜花、玉盃對酒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宴會的熱閙與詩意。詩中“撫景況聞歌白雪,臨風繙笑落烏紗”一句,既表現了宴會中的文化氛圍,又隱含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結尾“陽和衹在邀歡地,未覺流光換物華”則深化了主題,表達了在歡樂中對時光流逝的淡淡哀愁,躰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自然變化的敏感。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