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對國博景政光祿志愷銓曹君辯席間作

作客憐雙鬢,長安經幾春。 漫傳今夕舊,又及歲華新。 看劍猶衝鬥,開尊欲醉人。 燈前聽王漏,骨肉爾爲親。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除夜:除夕之夜,即農曆年的最後一天。
  • 國博:國家博物館,這裏可能指當時的官方機構。
  • 景政: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光祿:古代官職名,掌管皇宮的膳食。
  • 志愷: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銓曹:古代官職名,負責選拔官員。
  • 君辯: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長安:古代都城,即今天的西安,這裏代指京城。
  • 經幾春:經歷了多少個春天。
  • 漫傳:隨意傳播,這裏指隨意談論。
  • 今夕舊:今晚的舊時光。
  • 歲華新:新的一年。
  • 看劍:觀賞寶劍,常用來比喻壯志豪情。
  • 衝鬥:沖天,形容劍氣或壯志。
  • 開尊:開啓酒器,指飲酒。
  • 醉人:使人陶醉。
  • 王漏:古代計時器,這裏指時間。
  • 骨肉:比喻親密無間的關係。

翻譯

在異鄉作客,可憐我這雙鬢已斑白,在長安已經度過了多少個春天。 隨意談論着今晚的舊時光,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觀賞着寶劍,彷彿劍氣沖天,開啓酒器,酒香醉人。 在燈前聽着王漏的滴答聲,我們如同骨肉般親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除夕之夜,作者與朋友們在京城共度時光的情景。詩中,「看劍猶衝鬥」一句,既展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也反映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而「燈前聽王漏,骨肉爾爲親」則進一步以時間的流逝來象徵友情的永恆,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時光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士人的生活風貌和情感世界。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