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易菊趣

菊亦有何趣,淵明獨賞真。 後來愛花者,總是學陶人。 秋露與佳色,南山對入神。 不逢易居士,誰識白綸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淵明: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以愛菊著稱。
  • 陶人:指模仿陶淵明的人。
  • 南山:指陶淵明詩中常提到的廬山,也泛指隱居之地。
  • 易居士:指陶淵明,因其隱居不仕,自號「五柳先生」,又稱「易安居士」。
  • 白綸巾:古代一種白色的頭巾,常用來象徵隱士的服飾。

翻譯

菊花又有什麼特別的趣味呢?只有陶淵明能真正欣賞它。後來的愛花之人,大多都是在模仿陶淵明。秋天露水與菊花的美麗色彩,對着南山凝神欣賞。如果不是遇到了陶淵明這樣的隱士,誰又能懂得那白綸巾所代表的隱逸之趣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菊花的讚美,表達了對陶淵明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其人格魅力的推崇。詩中「菊亦有何趣,淵明獨賞真」一句,既展現了菊花的高潔,也暗示了陶淵明的獨特審美和超脫世俗的情懷。後兩句則通過描繪秋菊與南山的景象,進一步以景抒情,傳達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陶淵明精神的追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湛若水的文學功底和審美情趣。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