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圖爲太常卿春庵賦
仙源杳藐不可即,絕巘丹楓亂雲日。
據奕何爲三老翁,眉宇彷佛曾相識。
野水微茫度野橋,枻杖一翁誰見招。
襟期揔似厭羈紲,神遊物外何逍遙。
清卿故自玄都客,出有入無無不得。
石邊柯爛知幾年,壺裏烏飛爰數刻。
有時尸解示家人,竹杖空遺葛陂側。
披圖卻笑安劉者,失腳炎塵永相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杳藐:yǎo miǎo,遙遠而模糊的樣子。
- 絕巘:jué yǎn,極高的山峯。
- 據奕:jù yì,下棋。
- 彷佛:彷彿,似乎。
- 枻杖:yì zhàng,柺杖。
- 羈紲:jī xiè,束縛,拘禁。
- 神遊物外:心靈自由地遊走於物質世界之外。
- 玄都客:指仙人或道士。
- 出有入無:形容仙人或道士的神祕能力,能自由出入有無之間。
- 柯爛:kē làn,指棋局結束,棋子爛掉。
- 壺裏烏飛:形容仙境中的奇異景象。
- 尸解:shī jiě,道教術語,指仙人或道士死後身體消失,靈魂昇天。
- 葛陂:gé bēi,地名,此處指仙人留下的遺蹟。
- 安劉者:指追求安逸享樂的人。
- 炎塵:yán chén,指塵世間的煩惱和紛擾。
翻譯
仙境遙遠而模糊,難以觸及,高聳的山峯上,紅色的楓葉在雲日間飄搖。三位老翁在下棋,他們的眉宇間似乎有着熟悉的感覺。野水在微茫中流過野橋,一位拄着柺杖的老翁在召喚誰呢?他們的胸懷似乎厭倦了束縛,心靈自由地在物質世界之外遊走,多麼逍遙自在。
這位清卿原本就是來自玄都的仙客,他能自由出入有無之間,無所不能。石邊的棋局已經結束,棋子爛掉,不知過了多少年;壺中的烏鴉飛翔,不過數刻時間。有時他死後身體消失,只留下竹杖在葛陂旁。展開這幅圖畫,我卻嘲笑那些追求安逸享樂的人,他們失去了腳下的塵世,永遠與仙境相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仙境圖景,通過對比仙境的逍遙與塵世的束縛,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超脫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道教意象,如「玄都客」、「尸解」等,展現了仙人或道士的神祕生活。同時,通過對「安劉者」的嘲笑,批判了塵世中的享樂主義,強調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超脫塵世、嚮往仙境的遐想。
符錫的其他作品
- 《 討賊和平喜伍二守寄示班師之作次韻二章 》 —— [ 明 ] 符錫
- 《 帝臺春爲府學師生送徐太守北覲並引代君家作 》 —— [ 明 ] 符錫
- 《 再遊呂園奉次幘峯道長四首 》 —— [ 明 ] 符錫
- 《 題墨蘭寄惲憲副公甫先生 其一 》 —— [ 明 ] 符錫
- 《 題便面贈友 》 —— [ 明 ] 符錫
- 《 烏蠻灘 》 —— [ 明 ] 符錫
- 《 駐武緣伏枕連日撫景感時不覺鄉思浩然遂成五言古詩聊志餘懷雲 》 —— [ 明 ] 符錫
- 《 代送僧官還金山 》 —— [ 明 ] 符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