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子行

· 符錫
縕袍在衆吾不恥,鰲峯特立有如此。 衣冠奕葉趾前美,作人閩郡由茲始。 玉□對酒高談起,少年豪氣今猶是。 前人峨豸照都市,涇縣重看樹桃李。 三峯一試魁多士,壯志髫齡簿剌史。 荊門捧檄爲親喜,遠範蘇湖尚誰擬。 誅茅縛屋穎江水,老狂自分長巳矣。 班行濫列適然爾,何幸尚友三君子。 騎驢過我室更邇,傾倒花前能復幾。 去住加餐各珍重,明日懷人千萬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縕袍(yùn páo):用亂麻做絮的袍子,古時爲貧者所穿。
  • 鰲峯:指高聳的山峯。
  • 奕葉:累世,代代。
  • 趾前:指先前的成就或美德。
  • 玉□:此處缺字,可能是指玉杯或玉器。
  • 峨豸(é zhì):高聳的冠飾,指官員的服飾。
  • 涇縣:地名,在今安徽省。
  • 桃李:比喻學生或弟子。
  • 魁多士:指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或高第。
  • 髫齡(tiáo líng):幼年。
  • 簿剌史:指擔任剌史的官員。
  • 荊門:地名,在今湖北省。
  • 捧檄:指接到任命文書。
  • 蘇湖:指蘇州和湖州,古代文化教育發達的地方。
  • 誅茅縛屋:指簡陋的居所。
  • 穎江:江名,具體位置不詳。
  • 班行:指官員的行列。
  • 濫列:指不配列於其中。
  • 騎驢:指簡樸的出行方式。
  • 加餐:指多吃飯,保重身體。

翻譯

我穿着破舊的袍子在衆人中並不感到羞恥,因爲我知道自己像那高聳的鰲峯一樣特立獨行。衣冠世代相傳,先前的成就和美德令人讚歎,我在閩郡的教育事業由此開始。用玉杯飲酒,高談闊論,少年時的豪氣至今猶存。前人戴着高聳的冠飾在都市中顯赫,我在涇縣再次看到培養出的學生。三次在科舉中取得優異成績,壯志在幼年時就已立下,擔任剌史的職位。在荊門接到任命文書,爲了親人的喜悅,我追求的是遠大的範式,如蘇州和湖州那樣。簡陋的居所建在穎江邊,我這個老狂人自知已經到了盡頭。雖然我在官員行列中不配列於其中,但幸運的是,我能夠與三位君子爲友。他們騎着驢子來到我的簡陋居所,我們在花前傾心交談,這樣的時光還能有多少?無論去留,我們都應該多吃飯,保重身體,因爲明天我們將在千萬裏之外懷念彼此。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個人品德和志向的堅持,以及對於友情的珍視。詩中,「縕袍在衆吾不恥」展現了作者不以物質貧乏爲恥,而以精神獨立爲榮的態度。通過「鰲峯特立」、「衣冠奕葉」等意象,強調了家族傳統和個人成就。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對未來的展望,表達了作者對於教育事業的執着和對友情的深厚感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豪邁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