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晨自述
初冬竟何晨,候雁鳴遠天。
星光猶在戶,廚突巳生煙。
弱文依榻下,六男繞牀前。
飾容長可觀,學語幼堪憐。
笑問我初度,云何此晏眠。
寧知阿父心,方劇膏火煎。
人生無百齡,七十古稀焉。
而我今五十,日月如駛川。
骨肉半凋謝,高堂形影連。
家貧養不繼,躬耕逢歉年。
妻子常苦飢,滫瀡何能全。
俯仰多乖誤,伊誰任其愆。
坐令歡愛火,化作煩惱泉。
聰明轉蓁塞,疾疢故嬰纏。
雅志好書詩,憂來不終篇。
舊業盡荒落,新詩那足傳。
氣運有翻覆,寒暑亦遞遷。
寧知向此去,否往泰不旋。
自分廩受薄,榮名難比肩。
庶幾安義命,無愧於古賢。
殷勤語兒曹,□也同勉旃。
問學須及時,孝愛敦自然。
顧慚衰晚姿,動失炳幾先。
流浪波濤中,猶如不繫船。
何當遂志意,無說地行仙。
舉杯一長歌,仰盻雙飛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初冬:冬天的開始。
- 候雁:隨季節遷徙的雁。
- 晏眠:晚睡。
- 膏火:油燈,比喻辛勤工作。
- 滫瀡:古代用以調和食物的澱粉。
- 俯仰:一舉一動。
- 伊誰:誰。
- 蓁塞:阻塞不通。
- 疾疢:疾病。
- 嬰纏:糾纏。
- 雅志:高雅的志趣。
- 氣運:命運。
- 翻覆:變化。
- 否往泰不旋:否極泰來,意指壞到極點就會好轉。
- 廩受:俸祿。
- 義命:天命。
- 勉旃:努力。
- 炳幾:明察事理。
- 不繫船:比喻漂泊不定。
- 地行仙:道教中指能在地上行走的神仙。
翻譯
初冬的早晨,候鳥在遙遠的天空鳴叫。星光還在窗外閃爍,廚房的煙囪已經冒出煙來。我這文弱的身軀躺在牀上,六個兒子圍繞在牀前。他們的容貌端正可觀,學語的聲音幼小而可愛。他們笑着問我爲何這麼晚還不起牀。他們哪裏知道,我內心的焦慮如同油燈的火焰般煎熬。人生沒有百歲,七十歲已是古稀。而我今年五十歲,時間如同奔流的河水。家人多已離世,家中只剩下我孤獨的身影。家境貧寒,生活難以維持,躬耕卻遇上歉收的年份。妻子和孩子常常捱餓,食物難以充足。一舉一動都充滿錯誤,誰能承擔這些過失。歡愛之火變成了煩惱之泉。我的聰明才智逐漸被阻塞,疾病也糾纏不休。我本有讀書寫詩的高雅志趣,但憂愁使我無法完成。舊時的家業已經荒廢,新的詩作也不值得傳揚。命運多變,寒暑交替。誰知道未來會怎樣,希望否極泰來。我自知俸祿微薄,榮名難以比肩。只希望能安於天命,無愧於古賢。我殷勤地對兒子們說,你們也要努力。學習要及時,孝愛要自然。我自愧年老體衰,行動遲緩,缺乏明察事理的能力。我像一艘沒有繫纜的船,在波濤中漂泊。何時才能實現我的志向,成爲地上的仙人。舉杯長歌,仰望天空中飛翔的雙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初冬早晨的景象,通過對比星光的寧靜與廚房的忙碌,展現了生活的艱辛。詩中,詩人通過對家庭狀況的描述,表達了對生活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憂慮。他感慨時光流逝,家人離世,生活困頓,同時也在反思自己的處境和責任。詩末,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兒子的期望,展現了他對生活的堅持和對理想的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實,反映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