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百詠

· 張淮
綠雲堆裏露精神,依約如羞認未真。 開落後天皆有數,品題先漢卻無人。 金鈴送響多驚鳥,翠幄圍嬌不受塵。 何處託根偏得地,年年獨讓魏家春。
拼音

所属合集

#牡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依約:隱約,模糊不清。
  • :羞澁,指牡丹花含羞帶怯的樣子。
  • 品題:評價和題詠。
  • 先漢:指漢朝。
  • 金鈴:指掛在牡丹花上的鈴鐺,用來敺趕鳥類。
  • 翠幄:翠綠色的帳篷,比喻牡丹花的葉子茂密如帳篷。
  • 托根:紥根。
  • 魏家春:指魏紫,一種著名的牡丹品種,這裡泛指牡丹。

繙譯

在翠綠的雲朵般的葉子裡,牡丹花展露了它的精神,隱約中帶著羞澁,讓人難以辨認清楚。花開與花落,似乎都是命中注定,但在漢朝之前,卻沒有人對它進行評價和題詠。金鈴聲響起,驚起了鳥兒,翠綠的葉子像帳篷一樣圍繞著嬌豔的花朵,不讓塵埃侵擾。不知它在哪裡紥根,偏偏得到了這樣的寶地,每年都獨自展示著魏家牡丹的春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牡丹的嬌豔與獨特,通過“綠雲堆裡露精神”等句,生動地表現了牡丹在綠葉中的風採。詩中“依約如羞認未真”一句,巧妙地捕捉了牡丹含羞帶怯的神態。後文通過對比先漢無人品題,突出了牡丹的歷史地位。結尾的“年年獨讓魏家春”則贊美了牡丹的獨特魅力和它所佔據的春天。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牡丹的美麗和詩人的情感。

張淮

張淮,字景禹,號治齋。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進士。歷官台州知府。事見清咸豐《順德縣誌》卷一〇。 ► 35篇诗文

張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