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懷:深藏內心的情感。
- 翠靄:青綠色的雲霧。
- 暝(míng):昏暗。
- 虹橋:彩虹,比喻通往仙境的橋樑。
- 仙源:仙境的源頭,指理想中的美好之地。
翻譯
聽到歌聲,一夜之間觸動了深藏的情感,我直奔那飛雲之上的萬丈懸崖。 青綠色的雲霧在白日中浮動,使得天空變得昏暗,彩虹般的橋樑似乎通向青天。 三月的春天已經過半,千山萬山的花兒正盛開。 我笑着詢問那仙境的源頭在哪裏,只見雲濤浩浩,無法裁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聽到歌聲後,被激發的幽深情感和對仙境的嚮往。詩中,「飛雲萬丈崖」、「虹橋有路青天來」等意象,展現了詩人超凡脫俗的想象力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同時也流露出對理想仙境的無限憧憬和尋覓。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和答鄧梅坡先生 》 —— [ 明 ] 湛若水
- 《 於劉子所見白鹿山人蔡君詩戲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過梅關同元默憶以道大理 》 —— [ 明 ] 湛若水
- 《 菊軒 》 —— [ 明 ] 湛若水
- 《 別後有懷甘泉洞兼呈板築諸君 》 —— [ 明 ] 湛若水
- 《 冼賢母行 》 —— [ 明 ] 湛若水
- 《 走筆贈李道行司訓還揚州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答陳天遊京兆兼呈白樓冢宰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