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宣城掌教陳伯孚遷尹安義

誰是安義者?吾與治安義。鄭僑稱使民,宣尼謂之惠。 安義斯安仁,仁惠民所庇。仁以庇民生,義以宜民利。 利成如萬物,生聚如天地。天地大父母,君子維愷悌。 問之何能然?仁義乃兼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宣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
  • 愷悌:和樂平易。

繙譯

誰是能夠安定民心的人呢?我願意與他一同治理安義。鄭國的僑(子産)被稱贊能夠使民心安定,孔子也認爲這是仁慈的表現。

安定民心即是實踐仁愛,仁愛是民衆得以庇護的根源。仁愛用來庇護民衆的生活,正義用來適宜民衆的利益。

利益如同萬物一樣豐盛,生活如同天地一樣廣濶。天地如同偉大的父母,君子應儅保持和樂平易的態度。

詢問他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答案是仁愛和正義兩者兼備。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仁政和正義的推崇,以及對於能夠安定民心的賢能之士的贊賞。詩中通過引用歷史人物鄭僑和孔子的典故,強調了仁愛和正義對於治理國家、安定民心的重要性。作者認爲,衹有兼具仁愛和正義的君子,才能夠像天地一樣廣博地庇護民衆,使民衆生活得如同萬物一樣豐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理想政治的曏往和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