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鄭克新同年奉命採實錄擬由南寧達雲南得便省親

擬謝三川趨五嶺,別從寧外向雲中。 六年親舍今虛遠,四月王程亦自同。 日照白龍明晝錦,天隨金馬舞春風。 網羅放失名山下,勝覽還收史外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告別。
  • 三川:指黃河、洛水、伊水,這裏泛指中原地區。
  • 五嶺:指中國南方的五座大山,這裏泛指南方。
  • 寧外:指南寧之外。
  • 雲中:指雲南。
  • 親舍:指家中的親人。
  • 王程:指朝廷的任務。
  • 白龍:可能指雲南的某個地名或象徵。
  • 金馬:可能指雲南的某個地名或象徵。
  • 網羅放失:指蒐集散失的資料。
  • 勝覽:指優美的景色或重要的資料。
  • 史外功:指在史書之外的功績。

翻譯

打算告別中原,前往南方的五嶺,從南寧之外前往雲南。 六年來家中的親人空等,四個月的朝廷任務也是一樣。 陽光照耀着白龍,如同白晝的錦繡,天空隨着金馬在春風中舞動。 在名山之下蒐集散失的資料,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收穫了史書之外的功績。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贈給鄭克新的,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行採錄史料的祝願和對其功績的肯定。詩中通過「謝三川趨五嶺」和「別從寧外向雲中」描繪了友人的旅途,展現了其遠行的決心和勇氣。後兩句則通過「日照白龍」和「天隨金馬」的意象,寓意友人此行將如日中天,功成名就。最後兩句強調了蒐集資料的重要性,並讚揚了友人在史書之外的功績,體現了詩人對友人工作的認可和讚賞。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