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俎豆:古代祭祀時盛放祭品的器具。
- 惺:清醒。
- 淩風:乘風。
- 飛錫:指僧人雲遊。
繙譯
黃龍曾經圍繞著天華宮,如今龍已離去,宮殿空蕩,衹賸下重重的石頭。 千年以來,四位賢人在這裡設立了祭祀,九天之上萬裡之外都能聽到鍾聲。 談論清醒與夢境,感歎人世的虛幻,無需外界幫助,也無需忘記聖人的功勣。 非常感謝你登台歌唱關於水月的詩句,乘風而行,如同僧人雲遊,未來我們或許會再次相遇。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黃龍洞天華書院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賢人功勣的贊頌。詩中“黃龍昔繞天華宮,龍去宮空石幾重”描繪了宮殿的荒涼,而“千載四賢開俎豆,九天萬裡聞聲鍾”則展現了賢人的不朽和鍾聲的遠播。後兩句則躰現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對友人詩才的贊賞和對未來相聚的期待。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程太守資之南昌 》 —— [ 明 ] 湛若水
- 《 寄賀太僕呂巾石疏乞得歸 》 —— [ 明 ] 湛若水
- 《 新春出遊白石試筆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和廖洞野翰長院中觀蓮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海印寺鏡光閣登高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德州吟 》 —— [ 明 ] 湛若水
- 《 曉發僕山驛至丕禮驛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紫蓋峰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