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上舍讀書處

· 張羽
蟲鳴縣齋晚,月滿杏花壇。 散帙夜方半,下帷人獨寒。 屢看孤燭換,詎聞清漏殘。 擁衣待中旦,雜佩已珊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蟲鳴:蟲子的叫聲。
  • 縣齋:縣衙中的書房。
  • 散帙:打開書卷。
  • 下帷:放下簾幕。
  • 孤燭:孤獨的蠟燭。
  • 詎聞:豈能聽到。
  • 清漏:古代計時器滴水的聲音。
  • 中旦:天亮前。
  • 雜佩:各種飾物。
  • 珊珊:形容玉佩的聲音清脆。

翻譯

蟲子的叫聲在縣衙的書房中迴盪,夜晚,月光灑滿了杏花壇。 打開書卷,夜已過半,放下簾幕,人感到獨自寒冷。 孤獨的蠟燭屢次被更換,豈能聽到清漏的殘響。 擁着衣服等待天亮,身上的玉佩已經發出清脆的聲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讀書的場景,通過蟲鳴、月光、杏花壇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孤寂的氛圍。詩中「散帙夜方半,下帷人獨寒」表達了讀書人深夜苦讀的情境,而「孤燭換」與「清漏殘」則進一步以具象的細節凸顯了時間的流逝與孤獨感。結尾的「雜佩已珊珊」則以玉佩的聲響暗示了天將破曉,讀書人一夜未眠,展現了其勤奮不懈的精神。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